印度再出新规限制大米出口 我国稻米自给率高达99%

来源: 东方财富 2023-08-30 10:14:32

印度8月25日宣布对蒸谷米征收20%的出口关税,立即生效,并表示这一关税将持续至今年10月中旬。8月27日,印度方面又将印度香米的出口最低价设定为每吨1200美元。为缓解国内大米价格上涨,印度此前已多次发布措施限制相关品种大米出口。

印度再出新规限制大米出口

近日,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印度连续出台多项限制大米出口的相关措施。第二大大米出口国泰国的米价飙升,较此前标价上涨17%至26%不等,推动国际米价进一步上行。


(资料图)

印度是世界重要大米出口国,2022年的出口总量约2200万吨,占世界大米出口量40%以上。据媒体报道,印度限制大米出口后,全球大米价格持续上涨。作为全球第二大大米出口国的泰国,大米出口价格飙升。泰国大米出口商协会名誉会长初吉表示,泰国大米最新售价已标出,泰国大米每公斤价格为21至21.50泰铢(1泰铢≈0.205元人民币),即从原来的17000泰铢/吨涨至20000至21500泰铢/吨。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全球大米价格指数环比上涨2.8%,创下近12年来的新高。8月上旬,亚洲米价进一步升至近15年来的高点。

国内大米价格平稳

截至8月28日,全国粳米当日均价为5.29元/公斤,籼米当日均价为4.90元/公斤。全国各地绝大多数批发市场米价保持平稳,只有极个别市场米价涨跌互现。

结合数据来看,2022年我国稻米产量为2.08亿吨,稻米进口量仅为619万吨,其中印度大米的进口量在160万吨左右。此外,我国进口大米的来源地还有越南、泰国、柬埔寨、巴基斯坦以及老挝等国。

我国稻米自给率高达99%,已实现自给自足。目前早稻已收割完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早稻总产量2833.7万吨,比2022年增加21.5万吨,增长0.8%,实现丰产,我国稻米市场供应充裕。国际米价上行或对市场心态有一定带动,但供需形势决定了我国米价不具备大涨空间,国际市场价格飙升对国内影响有限。

世界粮食供应安全受到威胁

今年以来,在厄尔尼诺现象的作用下,全球极端气候频现,部分地区粮食种植条件恶化,世界粮食供应安全受到威胁。如印度、东南亚以及中国等水稻主产区遭遇极端高温干旱暴雨天气,进而推动全球大米价格不断上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球大米价格指数环比上涨2.8%,至129.7点,创下自2011年9月以来最高水平。

另外,北欧频繁降雨、欧洲南部地区出现热浪天气,欧盟作物监测机构MARS于8月21日发布月报,连续第三个月下调了欧盟软小麦、玉米和油菜籽平均单产预期;而同样面临干旱影响的美国和加拿大,预计今年美国中西部玉米和大豆等粮食作物将出现减产。多重预期导致芝加哥主要农产品期价全线上涨,18日美麦涨近4%;21日,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升至7月31日以来的最高水平,达到近三周的高位,这些都加剧了粮食供应和粮价上涨压力。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办事处自然资源部官员博·达曼日前甚至表示,全球粮食安全正处于一个“拐点”。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粮食贸易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

据我国海关统计,6月,我国粮食进口14.10亿美元,同比增长3.03%;进口数量为398.24万吨,同比增长3.57%。

前6个月,我国粮食累计进口101.50亿美元,同比增长12.04%;进口数量为2706.26万吨,同比增长4.07%。

市场方面,前6个月,我国粮食进口额排名前十的国家/地区分别为美国、澳大利亚、乌克兰、加拿大、法国、巴西、阿根廷、越南、缅甸、泰国,合计占我国该产品进口额的93.52%。

前6个月,美国是我国粮食进口最主要的市场,进口额为19.67亿美元,同比下降29.81%。6月当月,进口额为4.52亿美元,同比下降34.02%。

大米供需维持新的动态平衡

全球性大米危机会不会演变为全球性粮食危机?专家分析表示,大米的消费区域集中在亚洲和非洲,全球大米的供需是总体平衡的。当前的粮食保护主义使得一些国家限制大米出口,造成阶段性价格上涨,但不会危及全球粮食安全。

由于印度禁止大米出口,越南、泰国大米出口价格飙升,促使大米进口国寻求新的大米进口渠道和进口替代品种。缅甸是世界重要的大米出口国,预计未来几个月大米出口将激增。经过阶段性调整之后,全球大米供需会从原来的静态平衡逐渐走向新的动态平衡。

短期看,恢复粮食自由贸易是确保全球大米稳定供应的重要渠道。李军认为,全球大米产销呈现生产集中、消费分散的特点。全球大米出口国主要集中在印度、泰国、越南、缅甸、美国和巴基斯坦等国,进口大米的国家众多,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大米供需区域性矛盾突出。粮食贸易能够促进全球大米供需平衡,然而一些国家奉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扰乱了全球粮食贸易秩序。面对全球大米危机,国际社会应敦促印度取消大米出口限制,稳定全球大米价格和供应。

从长期看,面对国际粮食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各国应进一步提升粮食自我保障能力,支持粮食生产,增加粮食库存,以减少对国际粮食贸易体系的依赖。非洲是实现全球粮食安全的重点区域,一些非洲国家在中国的帮助下不断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水稻产量大幅提高。其中,马达加斯加从湖南引进的杂交水稻已经连续取得丰收,有望成为第一个实现粮食自给的非洲国家。

国际粮食安全再度遭遇挑战

尼日利亚总统提努布13日宣布,尼进入粮食安全紧急状态,并部署措施以应对粮价上涨带来的民生冲击;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印度正在考虑禁止绝大多数大米的出口,原因是该国国内物价上涨,印度政府希望避免通胀加剧的风险。印度此举可能会令本已很高的大米价格进一步飙升。与此同时,世界气象组织表示,热带太平洋七年来首次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导致东南亚出现干旱天气。虽然季风降雨给印度部分地区的稻田带来了缓解,但干旱天气正威胁着第二大出口国泰国的作物,泰国预计从2024年初开始面临大面积干旱。近日,亚洲大米的价格已飙升至两年多来的最高水平,原因是进口商们担心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干旱天气可能会影响产量,因此囤积了大量大米。

另外,黑海粮食协议将7月17日到期,俄粮走向受关注。当地时间1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于莫斯科举行的“未来技术”论坛时接受采访。普京表示,俄罗斯只有在所有承诺得到兑现后才会延长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普京说,“可选方案之一,不是先延期协议再由其他国家兑现承诺,而是要先兑现承诺,我们再参与到协议中。”过去一年,俄罗斯出口约6000万吨粮食,保持着世界最大粮食出口国的地位,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紧随其后的是加拿大,占全球供应量的14.1%,排名第三的美国占13.5%。

《2023-2028年中国粮食贸易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关键词:

你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