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燃料电池行业产业链分析及氢燃料电池应用前景研究2023
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012-2021年,我国氢气产量保持逐年增长的发展态势,2021年,我国的氢气产量约为3342万吨,同比增长33.68%。“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对氢能发展的整体布局,颁布的政策内容覆盖制储运加等生产供给的各个环节,推动我国氢气产量不断攀升,2022年的冬奥会将氢能推上发展热潮。
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至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2050年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氢能相关企业有3060余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册企业580余家,增速达24.8%,今年1~5月新增130余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氢燃料电池是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装置。由于其是直接将转换为电能,不需要经过热能和机械能的中间变换,发电效率可以达到50%以上;同时,氢燃料电池是通过电化学反应产能,与传统的燃烧或储能方式有所不同,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氢燃料电池在运行的过程中较为安静,能够安装于室内或室外对噪声有限制的地方。
氢燃料电池行业产业链分析
目前我国的氢燃料电池仍处于发展初期,核心技术尚未成熟,发展形式呈现多元化。行业的上游主要分为氢气供给和组件材料两大板块,氢气供给包括制、储运、加三个方面,组件材料又包括燃料电池电堆、空气供给系统、氢气循环系统、水热管理系统和电控系统;中游为氢燃料电池系统集成区,代表性企业主要有亿华通、国鸿氢能、捷氢科技、潍柴动力等;下游的应用市场可以分为交通领域(商用车、乘务车、船舶、飞机等)和非交通领域(发电、工业燃料等),当前主要应用于重卡、公交车、物流车等商用车领域。
氢燃料电池应用前景研究
氢燃料电池的一些试验结果则证明,它在续航能力方面技高一筹。当前,电动无人机的飞行纪录不少是氢燃料电池无人机开创及打破的。而且,氢燃料电池可以“快充”,类似给汽车加油,几分钟就可将氢燃料注入。军用无人机优势在于价廉物美,如果电池昂贵,就会失去这一优势。况且,大多数无人机作战,对航程要求不是很高。这就意味着,即使氢燃料电池无人机将来“参军”,大概率会干远距离侦察和运输类工作。
目前,在无人机新能源领域,锂电池发展势头依然强劲。但随着氢燃料电池技术的进步及其制造、储运、使用成本降低,氢燃料电池或将最终成为驱动无人机飞行的主要动力源之一。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氢燃料电池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分析:
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以氢气为资源,实现了“零排放”,是解决当下交通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最佳途径之一,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开辟了新天地。新能源汽车赛道中,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已是大势所趋。未来十余年内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将拥有百倍增长空间,氢电车将驶入快车道。氢燃料电池车从商用车等高污染环节开始的推广,尽管艰难而缓慢,但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在新技术的加持下,氢燃料电池车已经在细分领域实现突破,而这种新突破将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在氢能赛道快速发展、超前卡位。
根据《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2025年我国氢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要达到约5万辆。基于清洁高效的特点,氢燃料电池汽车成为全球多国打造“氢能社会”的重要抓手,也是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众多企业加速布局这一赛道。
专家指出,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氢能产业的发展,但还需要不断加强、加大第三方检验检测、标准规范的建设,保障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国内外燃料电池技术差距大,国产化率亟待提升。目前燃料电池产业在我国发展迅速,但产业链中电堆、膜电极、双极板等核心技术布局较少。从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集成度、环境适应性、可靠性和寿命、成本控制、氢气储存等技术指标来看,国内水平距离国际水平差距较大。目前我国自主研发和引进国外成熟技术的厂商并存,但关键部件材料性能与生产亟待提升。
随着氢燃料电池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外优秀的氢燃料电池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分析研究,特别是对当前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以期提前占领市场,取得先发优势。正因为如此,一大批优秀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行业中的翘楚。
报告对中国氢燃料电池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标杆企业、发展趋势、机会风险、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我国氢燃料电池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想要了解更多氢燃料电池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氢燃料电池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