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行业发展如何?奶粉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分析2023
8月28日晚,国内最大的乳企伊利股份(600887.SH)公布了半年业绩,增速降至近年来同期新低。
财报显示,伊利股份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约662亿元,同比增长4.3%,实现净利润63.1亿元,同比增长2.9%。考虑到2023年第一季度伊利股份实现总营收334.4亿元,同比增长7.7%;归母净利润36.2亿元,同比增长2.7%,以此推算,第二季度伊利实现总营收327.6亿元,同比增长1.1%,归母净利润约26.9亿元,同比增长2.9%。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具体业务上看,上半年伊利液态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24.2亿元,相比于2022年同期428.9亿元略有下降;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于奶粉和冷饮业务的带动,其中奶粉及奶制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5.2亿元,同比增长12%。
疫情中由于消费者对健康的高度关注,乳制品消费迎来了一轮“小阳春”,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伊利总营收分别增长了18.9%和12.3%。
我国奶粉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饲料、奶牛养殖、包装等行业;中游为奶粉生产供应;下游主要为商超、专卖店、母婴店、电商平台等销售渠道。
从整体来看,奶粉产业链较为简朴,所涉及的领域并不多。产业可分为上游的生产原材料:原料奶和营养添加剂,以及包装环节;中游奶粉制造行业中又可分为根据奶粉的不同食用群体、奶粉性质等分为婴幼儿奶粉、成人奶粉、儿童奶粉、中老年奶粉、羊奶粉、有机奶粉、孕妇/妇女奶粉等细分领域;生产出来的奶粉则向电商、免税店和商超等。
奶粉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奶粉市场已经见底
除了液态奶品类消费弱复苏,今年各乳企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业务也是受影响较大的品类,由于出生人口的持续下滑和市场价格战等影响,尼尔森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销售额约有14%的下滑。
特别是奶粉新国标在今年2月22日正式落地,大限后未通过新国标注册的奶粉品牌将无法继续在国内生产和销售,因此今年第二季度以来一些无法通过新国标审批和二次注册的中小品牌加速甩货,市场混乱也随之加剧。
从乳企公布的半年业绩看,头部乳企受益于市场集中度的提升和产品结构优化,业绩表现好于市场整体,但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澳优(01717.HK)财报显示,上半年实现收入35.1亿元,小幅下降3.7%;中国飞鹤(06186.HK)上半年实现收入97.4亿元,同比增长0.6%。
据媒体报道,目前市场上旧国标婴配粉产品的数量确实在快速减少,厂方库存基本出清,但渠道中还会有部分库存,预计清库存的影响会持续到年底,但行业已经算是“见底”了。
奶粉市场供需分析
目前,奶粉因含有蛋白质、维生素、钙、铁、钠、胆固醇、钾、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多种有益于整体健康发育的必需营养素,在全球范围内需求持续增长。
从我国奶粉链全部企业区域分布来看,奶粉产业链企业较为集中在河南地区,其次是在广东、福建、浙江山东、湖北、湖南和山东等地区;其余地方,如西藏、北京、青海、宁夏等省份虽然有企业分布,但是数量相对其他省份较少。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奶粉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分析:
我国正从轻度老龄化阶段向中度老龄化阶段迈进,“银发经济”未来有望成为新风口。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提高,人们对营养摄入的认知和需求不断提升,产品也从简单的营养补充向配方化、功能化升级,满足儿童、成人等人群的调制奶粉成为奶粉行业未来新的增长点。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更多的人将选择奶粉作为营养补充食品。此外,奶粉行业也将继续开发新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基于新生代父母的消费需求和品质要求,如今的奶粉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也伴随着激烈的竞争。科技创新、产业链升级等各个维度的综合实力,已经成为新时代奶粉企业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杀出重围,并立于不败之地的“金钥匙”。
“十四五”规划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而奶粉行业要想打开下一个黄金十年,科技创新必然会是未来乳企占据市场的重要砝码。
报告对我国奶粉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子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国内外奶粉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奶粉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想要了解更多奶粉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3-2028年奶粉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