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度酒消费群体调研 低度酒行业市场分析
随着消费者需求多元化,低度酒市场日渐成熟,而具有产品品质稳定优势的品牌酒企更容易赢得商机。
据了解,低度酒是指酒精度≤20%的酒类产品和含酒精饮料产品,以及酒精度在18%-44%的白酒产品。近年来,在“她经济”“Z世代”“白酒年轻化”等因素影响下,低度酒迎合了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市场逐渐活跃,各类产品层出不穷,进口品牌低度酒更是跃跃欲试,力求分一杯羹。
(相关资料图)
低度酒行业市场分析
有年轻人的地方必然有市场,有市场的地方必然少不了资本的身影。2019年,“低度酒”乘着资本的东风开始爆发。2021年,低度酒赛道的融资事件高达56起,融资总额超25亿,其中,千万级别的天使轮和A轮融资都集中在低度酒领域。
市场也给予了低度酒可观的反馈,2020年中国低度酒的销售额为 51.3 亿元,仅在天猫平台低度酒品牌高达5000家,其中不乏有兰舟、梅见等新兴品牌。2021年天猫酒水“双11”期间,低度潮饮酒购买人数同比增速超过50%。
除此之外,传统白酒品牌也纷纷入局低度酒——茅台推出“悠蜜”蓝莓酒;泸州老窖也推出了“青语”“花间酌”“桃花醉”等果酒品牌;五粮液推出了“仙林青梅酒”“百麓石榴酒”“吾调”等;古井贡酒还成立了安徽百味露酒有限公司。
与此同时,农夫山泉、可口可乐这样的消费巨头也磨拳擦脚。2020年5月,农夫山泉发布了其首款米酒+气泡酒产品TOT气泡饮。不久后,可口可乐也推出了含酒精饮料托帕客硬苏打气泡酒......
互联网巨头亦跨界入局,字节跳动推出了“字节堡”“灵感代码”等低度酒品牌,并依托抖音以直播和短视频的方式卖酒,网易严选、阿里也都有自己的低度酒品牌。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低度酒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分析:
随着年轻消费者的崛起,圈层化消费的特征愈加明显。新生代消费者的加入,在为市场带来活跃因子的同时,也迫使各品牌积极拥抱新潮流。
为引导轻工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轻工产业体系,升级创新产品制造工程,《关于加快现代轻工产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针对年轻消费群体、国外消费群体发展多样化、时尚化、个性化、低度化白酒产品。
备受业内外关注的GB/T 15109-2021《白酒工业术语》及GB/T 17204-2021《饮料酒术语和分类》两项国家标准将于2022年6月实施。白酒行业的每一项标准的制定和出台都会推动产业发展向前迈出一大步,也是一项直接或间接面向消费者的科普工作。可以预见,政策的精准发力将使低度酒产品更加规范、品类更加丰富,体现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构建诚信规范、品牌引领、品质升级、监管有序的消费市场新格局。
具有“新酒饮”“新颜值”“新赛道”标签的高品质低度酒,通过微醺式感受、多样化选择和个性化表达,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也容易获得社会资本的青睐。
据天眼查数据,截至目前,国内有近11.5万家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低度酒相关企业。从注册时间上看,近四成低度酒相关企业于近五年内成立。
低度酒消费群体调研
80后、90后乃至00后在内的年轻消费群体,他们对于休闲消费的追求更注重个性化和多元化。在酒类消费领域,低度酒度数低、刺激小,饮用形式更多,健康性更强,因此也更受青睐。尤其是和传统高度酒相比,低度酒的社交属性更为突出,因为年轻消费者饮酒普遍没有喝醉的需求,基于文化个性,借着低度小酒交流情感,增进友谊,这让“微醺”状态成为最好的选择。
年轻消费群体一直是众多酒企重点争取的对象。值得关注的是,海外知名烈酒品牌企业也在加强低度酒的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有分析认为,部分消费者倾向于选择由高品质烈酒作为基酒的低度酒产品。
麦肯锡发布的《2023年中国消费者报告》显示,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变得更精明,产品的功能性及品质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最重要因素。受此影响,49%中国消费者认为,本土品牌较国外品牌的品质更佳。可以说,在中国消费者更为关注品牌自身品质的背景下,本土公司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报告对我国低度酒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子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国内外低度酒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低度酒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想要了解更多低度酒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低度酒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