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循环经济面临重要发展机遇 2023循环经济产业市场分析
当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减少碳排放压力较大。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意义重大。
【资料图】
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契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据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的测算,仅对比生产环节,与开发利用原生资源相比,“十三五”期间,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碳减排的综合贡献率达25%。
循环经济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的作用,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英国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认为,通过实施循环经济,到2050年可减少全球水泥、钢铁、塑料和铝等关键工业材料生产过程中40%的二氧化碳排放。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循环经济产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循环经济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从而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各项指标将有所提升,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5万亿元。“十四五”期间,我国将通过三大重点任务、五大重点工程和六大重点行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2023循环经济产业市场分析
循环经济具有“内外均衡,一体循环”的基本特征,是遵循经济循环思想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是促进国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着力点,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可从“城市矿山”资源化利用、园区循环化改造、循环经济大数据中心建设三方面着手,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转型升级。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循环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等多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我国生态文明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循环经济产业的规模化、绿色化和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迫切需求。
循环经济是物质流、价值流和信息流三位一体的完整体系。其中,信息流是打通体系的关键,并通过增强、替代、协同和衍生作用于循环经济系统。具体来讲,信息流可以削弱供需双方的空间摩擦,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物质循环效率;可以通过虚拟交易部分替代现实空间的物质、资金和人员流动,减少中间环节,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循环经济系统健康发展。
当前,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新经济态势下国家关注的焦点。2020年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自同年9月1日起实施,跨区域、跨行业的产业组织平台与专业化的细分市场逐渐完善;“互联网+”共享经济平台与传统循环经济产业回收体系整合持续加速;禁止进口洋垃圾,促进国内再生产品市场份额逐渐扩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与“无废城市”试点建设也在积极推进。
循环时尚作为循环经济的细分赛道,具有无限发展空间。随着城镇化水平提升、人均收入增长推动消费水平提升和消费意识的转换,具有消费能力的城镇年轻人注重好的时尚单品的保值特性,追求更高生活质量。伴随国际时尚趋势中对于品牌品质的衡量从“使用寿命”转变为“审美寿命” ,循环时尚在中国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循环时尚在一二线城市用户渗透率高,排名前十大的城市占据全国45%的份额,买卖一体化用户TOP5的城市主要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成都。在平台专业化及直播等全新营销方式助推下,循环时尚消费者正在完成卖家与买家角色的相互转化。
在市场方面,预期至2025年,循环时尚产业规模将超千亿,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具有较大增长潜力,预计2025年达到384亿人民币,复合增长率达到15%。
“十四五”期间循环经济面临重要发展机遇
伴随着我国逐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循环经济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预计循环经济对我国碳减排的综合贡献率将达30%。到2030年将达到35%。具体来看,中国循环经济协会预计到2025年,大宗固废综合利用量将达到40亿吨左右;各类生物质废弃物发电量约为2200亿千瓦时,与利用化石能源相比,将减少碳排放约1.8亿吨/年;仅对比生产环节,与利用原生资源相比,资源再生循环利用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9.9亿吨。
循环经济涉及的多个行业,也纷纷提出了“十四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例如,中国轮胎循环利用协会提出,到2025年,我国轮胎翻新年产量达800万标准折算条;废轮胎环保达标年处理量达800万吨;废轮胎规范回收利用率达到70%,环保达标加工利用率达到70%。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循环经济产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