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大豆行业市场现状 大豆价格可能继续保持在高位
近期,芝商所农产品部执行董事Nelson Low表示,大豆价格走高的部分原因是供应量减少,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国阿根廷遭遇旱灾,导致产量跌至十余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美国大豆产量也出现同比下降,且其国内消耗量增加也进一步影响出口。同时,大豆的需求依然旺盛。在产量下降和需求居高不下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大豆价格极有可能继续保持在高位。由于大豆供应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其中不乏极端天气和地缘政治冲突等不可控因素,同时需求预计会继续维持在高位,因此价格波动在可预见的未来或将延续。
大豆通称黄豆,属一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荚果肥大,稍弯,下垂,黄绿色,密被褐黄色长毛;种子2-5颗,椭圆形、近球形,有淡绿、黄、褐和黑色等多样。花期6-7月,果期7-9月。大豆原产中国,在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也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大豆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古称菽,中国东北为主产区。
大豆加工是通过物理、化学、微生物学处理,使大豆更适合食用或成为符合作其他食品原料要求的过程。大豆加工除以整豆为对象制作食品外,还有分别利用其主要成分的蛋白质加工及油料加工。大豆加工的历史悠久,经历了手工操作、半机械化加工及当代的自动化生产线的几大阶段。大豆作为最为经济且最具营养的植物蛋白原料,是全球第一大油料作物,是食用油和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也是禽畜养殖业的主要饲料原料之一。我国有着悠久的大豆消费和加工历史,目前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大豆油脂、蛋白、食品加工体系。
(相关资料图)
大豆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全国2000多个县市都有豆制品加工企业:东北地区有一批以九三集团、龙江福粮油集团为龙头的油脂加工企业;山东崛起一批以山东禹王为龙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豆蛋白加工企业。国产大豆具有非转基因、高蛋白优势,主要供给国产大豆加工企业做原料。其中,豆制品加工占40%,压榨占25%,蛋白加工占18%,直接食用占17%。
我国大豆年需求量超过1亿吨,然而国内的年产量却只有1000多万吨,第一是大豆的种植面积不足,更主要的原因是大豆的亩产量不高,小规模种植,种植成本高,但是大豆的价格相对较低。在大豆振兴计划的实施环境下,我国的大豆产业正在飞速发展,大豆加工业也在不断成长。2019年大豆减产,余粮不充足,供需缺口扩大,是国产大豆价格上涨的推手,大豆现货价格也呈现出不同幅度的上涨。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大豆行业发展前景及深度调研分析报告》显示:
当前,中国大豆产量全球排名第四位,大豆消费量和大豆进口量均居全球第一位。2018/19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达8250万吨,占当年国内消费量的80.9%。另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0年1-5月我国大豆累计进口3388万吨,同比增长6.8%,1-6月,我国进口大豆4504万吨,同比增加17.9%。近年来国产大豆加工企业被严重边缘化,除了九三集团、禹王集团等少数几家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外,大部分国产大豆加工企业小、散、弱,处于亏损或者亏损边缘,经营异常艰难。
虽然近几年我国的大豆深加工产业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我国的大豆深加工技术、装备等方面仍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据了解,目前我国大豆深加工能力不到10%,深加工产品科技附加值较低,大豆深加工产业链不完整。
随着全球大豆种植面积以及种植技术的提升,近年来全球大豆产量整体呈增长的态势。数据显示,2022/23年度全球大豆产量为37042.1万吨,同比增长2.9%。其中产量排名前三的国家分别为巴西、美国和阿根廷,而我国作为全球大豆消费大国,产量占比仅为5.5%左右,排名第四。2022年,东北地区积极扩种大豆,推行大豆玉米合理轮作,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增长。2022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约为1.54亿亩,折合约为10271.8千公顷(按1亩≈0.6667千公顷),同比增长22.1%。
2023年5月大豆(中等)集贸市场价格当期值为7.81元/公斤,环比下降0.3%,相比上月减少了0.02元/公斤,同比增长0.3%,较上年同期增加了0.02元/公斤。2023年6月大豆(中等)集贸市场价格当期值为7.77元/公斤,环比下降0.5%,相比上月减少了0.04元/公斤,同比下降0.6%,较上年同期减少了0.05元/公斤。
大豆行业进出口市场分析
大豆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其蛋白质含量较谷类和薯类食物高出2.5~8倍,除糖类较低外,其他营养成分都高于谷类和薯类食物,是一种理想的优质植物蛋白食物。大豆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豆渣或磨成粗粉的大豆也常用于禽畜饲料。根据大豆的种子种皮颜色和粒形分为五类:黄大豆、青大豆、黑大豆、其它大豆、饲料豆。
近年来全球大豆进出口规模整体呈波动上升的态势。据资料显示,2022/23年度全球大豆进口量为16519.9万吨,同比增长5.5%;出口量为16837.3万吨,同比增长9.3%。
2023年1-5月中国大豆进口数量为4231万吨,相比2022年同期增长了428万吨,同比增长11.2%;进口金额为2742518.7万美元,相比2022年同期增长了319410.1万美元,同比增长12.9%。2023年5月中国大豆进口数量为1202万吨;进口金额为742514.6万美元。2023年1-5月中国大豆进口均价为648.2美元/吨,2022年1-5月大豆进口均价为637.16美元/吨。2023年5月中国大豆进口均价为617.73美元/吨。2023年5月中国大豆进口数量为1202万吨,相比2022年同期增长了235万吨,同比增长24.3%;进口金额为742514.6万美元,相比2022年同期增长了93772.6万美元,同比增长14.4%;进口均价为617.73美元/吨。
中研普华利用多种独创的信息处理技术,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户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3-2028年中国大豆行业发展前景及深度调研分析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