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种植市场发展趋势及现状分析2023 天天滚动
大豆种植市场发展趋势及现状分析2023
(资料图片)
大豆是城乡居民的重要食物来源。进入2023年,大豆油料扩种还有哪些新举措?农业农村部日前表示,扩大豆、扩油料,今年再扩种1000万亩以上,确保大豆油料产能和自给率稳步提升,拎稳中国人的“油瓶子”。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大豆播种面积1.54亿亩,比上年增加2742.5万亩,增长21.7%;大豆单产132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2.1公斤,增长1.6%;产量405.7亿斤,比上年增加77.8亿斤,增长23.7%。其中面积明显超过2020年1.48亿亩的阶段高点,是1958年以来最高水平,产量更是创历史新高。初步测算,2022年中国大豆自给率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我国大豆年需求量超过1亿吨,然而国内的年产量却只有1000多万吨,第一是大豆的种植面积不足,更主要的原因是大豆的亩产量不高,小规模种植,种植成本高,但是大豆的价格相对较低。在大豆振兴计划的实施环境下,我国的大豆产业正在飞速发展,大豆加工业也在不断成长。据分析,尽管目前中国大豆总产仍居世界第四位,种植面积居第五位,国产大豆完全可以满足国人食用需求,但由于中国大豆进口数量巨大、进口来源过于集中,适当发展国内大豆生产、更好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日益迫切。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大的大豆产区,大豆种植面积常年占全国40%以上,商品率达80%以上。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分院研究员景玉良说,去年,黑龙江省大豆播种面积7397.5万亩,占全国的48%,比上年增加1565.9万亩,增长26.9%;大豆产量达到190.7亿斤,占全国的47%,增加46.9亿斤,增长32.6%,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特别是大豆供给作出了积极贡献。
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大豆种植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分析
大豆生产是国家战略,也是德州新的现代农业亮点、制高点。2022年,省部署的30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德州市落实面积33.8万亩,并将大豆种植补贴提高到每亩300元的标准,超额完成了省定任务。
下一步,德州市要围绕做强大豆产业,倾力打造国家级大豆产业振兴示范区,重点从四个方面推进。加强生产技术指导和管理。大豆既要种得下,又要产得出。各级农技部门将加强全程技术指导,盯在一线、跟上服务,切实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和覆盖面,确保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增收一季大豆”的目标。备足收获机械,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技术成熟、质量可靠,适合德州市种植模式的专用机械,进一步提高机械保有量,保证机收作业需求。
目前,四川省正谋划布局一批大豆食品领域的深加工项目,以延长川豆产业链、提升附加值。9月底,省农业农村厅已专门设立四川省大豆油料加工服务专线电话,用于服务企业和农户做好大豆加工工作。
从中央到地方,大豆扩种还有不少新看点——《“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力争大豆播种面积达到1.6亿亩左右,产量达到2300万吨左右,推动提升大豆自给率;新疆提出扩大大豆等油料作物种植面积;黑龙江明确加强黑龙江国家级大豆种子基地建设。
扩种增产大豆是国家提高大豆消费自给率的长期战略部署。让大豆多产出,还要卖得好,要从育种、种植、加工、销售的全链条发力,提升国产大豆产业链竞争力。
今年是启动实施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的第一年,稳定大豆种植成为大豆主产区的重点工作。2022年秋季大豆上市以来,由于受大豆扩种增产、下游消费偏弱、大豆品质下降及疫情等因素影响,大豆市场收购价高开低走,农民卖粮赔钱,惜售心理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开始推动大豆政策性收储。但有不少种植户反映,政策性收储规模较小,故囤积大豆仍在观望市场行情。
解决农民种植大豆的后顾之忧,就要让大豆多产出,还要卖得好。要从育种、种植、加工、销售的全链条发力,提升国产大豆产业链竞争力。
发展智慧农业,聚焦行业发展需求,提升农业生产保障能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是“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主攻方向。推动全产业链数字化,重点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互联网融合应用,加速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电商-追溯”各环节数字化改造升级,形成农业全产业链信息流闭环,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将有利于大豆等农业的发展。
大豆种植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大豆种植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大豆种植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
欲了解更多关于大豆种植行业的市场数据及未来行业投资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大豆种植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