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业分化加剧,市场竞争激烈;酒企如何寻求市场突破?
数据表明,白酒行业延续了价升量跌的发展趋势,规上酒企的数量规模进一步缩小,营收及利润增长的最大获益者仍然是向全国化名酒和区域性头部酒企聚焦。截至目前,A股已经有近600家企业公布2023年半年报,其中白酒行业半年报一直为投资者所关注。截至目前,贵州茅台、舍得酒业、水井坊、金徽酒、迎驾贡酒等多家白酒上市公司公布了上半年业绩。
白酒行业分化加剧,头部白酒企业增速明显
【资料图】
8月24日,山西汾酒公布上半年业绩,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0.11亿元,同比上涨23.98%;归母净利润67.67亿元,同比上涨35%。
日前,贵州茅台公布年中“成绩单”,上半年实现营收695.76亿元,同比增长20.76%;实现净利润359.8亿元,同比增长20.76%,今年上半年营收增幅也创下近4年新高。今世缘披露的2023年上半年主要经营数据显示,其营收与净利润均实现了同比20%以上的高速增长。
不过,还有部分酒企出现了亏损。数据显示,金种子酒、顺鑫农业、海南椰岛三家企业则在今年上半年出现亏损。
根据2023年酒类行业公布的数据信息来看,白酒行业延续了价升量跌的发展趋势,规上酒企的数量规模进一步缩小,营收及利润增长的最大获益者仍然是向全国化名酒和区域性头部酒企聚焦。
2023年以来,受宏观经济环境、库存高企、社会购买力不足等因素影响,白酒行业面临着较大挑战,居民消费减少和消费降级的冲击,使得白酒市场库存高企,导致终端市场竞争加剧。
不少高端名酒销售价格承压,白酒倒挂潮愈演愈烈。尤其是在“618大促”期间,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开启大促活动,使得白酒产品的到手价格低于往常,线下商超等渠道也开始新一轮白酒促销活动。有数据显示,参与统计的18款产品有15款产品市场零售均价出现下滑,包括飞天茅台、第八代五粮液、国窖1573、青花郎酒这类高端名酒产品。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白酒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分析:
当前,行业竞争态势已经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对于在这个阶段入局的酒企来说,要进行成功突围也并非易事。
酒企如何寻求市场突破?
伴随着中国逐步朝着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发展,国内人们消费习惯也不断优化,步入到了品质消费时代。伴随着消费习惯的优化,消费者“宁可喝少一点,也要喝好一点”的意识不断深化。不仅是白酒,啤酒、葡萄酒、黄酒等全酒种都在紧抓品质,高品质的酒类更受市场欢迎。这指引着酒企在发展运营中,一定要严抓产品质量,确保自身产品在同价位带的商品中处于优级的状态。
每一个酒种,每一个产区,每一个名酒,每一种工艺,以及酿造微生态,酿酒技艺等等。所追求的终极目的就是产品个性化表达。同样,极致的产品个性化风格也是支撑企业及品牌不断升级的力量。
因此,酒企若想寻求市场突破,必定要做好差异化定位,品牌及产品的个性化表达,充分挖掘和放大品牌的独特优势。
我们的报告《2023-2028年白酒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包含大量的数据、深入分析、专业方法和价值洞察,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趋势、风险和机遇。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正确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获得领先优势。
文化对中国酒类产业发展至关重要,中国白酒尤其不能脱离文化的精神属性。一直以来,白酒企业偏爱于通过传统文化、诗酒文化、艺术文化、文化IP来增强品牌底蕴,提升知名度。
去年以来,中国酒业协会以文化战略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国酒业新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将让文化“活起来”作为十四五期间产业的核心之一。
近年来,疫情的影响、5G技术的成熟、消费体验习惯的改变,催生了线上电商的崛起,对线下渠道进行了强力分流。短视频电商平台快速孵化,呈现出功能社交化、内容泛娱乐化、线上线下全触点的新趋势。消费者的信息渠道和购买渠道呈现出三维一体的叠加和多样化结构,单纯的线上和线下渠道都将遭遇到巨大的挑战,相关数据表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正在发生巨大转变,线上+线下的融合度高达60%,因此,围绕颗粒化销售触点和信息触点,通过线上线下全场景体验互动成为未来营销方向。
报告对我国白酒的行业现状、市场各类经营指标的情况、重点企业状况、区域市场发展情况等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和深入的分析,着重对白酒业务的发展进行详尽深入的分析,并根据白酒行业的政策经济发展环境对白酒行业潜在的风险和防范建议进行分析。
想要了解更多白酒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3-2028年白酒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