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业行业市场分析:竹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来源: 互联网 2023-08-23 10:20:45

竹子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之一,长到20米高仅需约60天,是理想的可再生纤维来源。竹子韧性好、种植便捷,又可降解,具有替代塑料的天然优势。

竹子收缩量小,弹性、韧性非常强,有“植物钢铁”之美称,可大量用于原竹建筑。此外,现代工艺将竹材高温高压后,处理成竹基纤维复合材料,因具有高强度、高环保、难燃、耐腐、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故名为“竹钢”,可大量用于建筑之中。

就我国竹材整体加工产业链,上游主要为竹子种植领域,目前国内主要毛竹为主,竹子各部分原料应用较多,中游主要为竹加工品和竹制品等,国内“以竹代木”整体政策背景下,我果竹制品需求持续扩张,下游主要为造纸、家具和药用等。


(资料图)

竹业行业市场分析

我国竹子产业在建国初期主要以初级加工和手工产品为主,整体应用范围较小,以日用品为主,随着机械化推动,整体加工技术持续成熟,应用产品方案持续完善,出口规模由原材料到加工品,随着人均消费水平持续提升,木料需求供不应求同时进口依赖严重背景下,国内政策持续推进“以竹代木”,主要因竹子成熟周期较短等优势,目前我国竹材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阶段,如何提升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产品价值是发展核心。

竹是重要的森林资源,生长快,用途广,综合效益高。我国竹产业横跨一二三产业,品类众多。我国竹加工业得到长足发展,布局不断优化,形成了以安徽、湖南、福建等地为主的竹材人造板产区,以江西、福建、湖南等地为主的竹地板(含竹木复合地板)产区,以福建、安徽、湖北等地为主的竹笋产区,以四川、贵州、重庆等地为主的竹制浆造纸产区,以湖南、江西、安徽等地为主的竹纤维及纺织品产区等。

竹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面临的挑战亦不容轻视。据中国竹产业协会统计,我国现有竹林面积641.16万公顷,竹子利用率仅为20%左右,开发程度最高的毛竹利用率不足30%。我国得到开发利用的竹种仅有20来种,占全部竹种类的2.5%,大量特色优良竹种尚未开发利用。低产低质低效竹林约占50%,集约经营竹林只占30%左右。竹林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影响竹材运输。

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显示,我国竹资源中,材用竹林占比最大达36%,其次为笋材两用竹林、生态公益竹林和纸浆竹林,分别占比24%、19%和14%。笋用竹林和风景竹林占分别为6%和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环保低碳的竹产品认识不断加强,绿色消费观念正在全社会形成,竹产品的市场需求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竹笋及其加工产品、竹质日用品、工艺品、竹炭等产品需求量大幅增长,竹产业的不断发展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促进了经济、文化、生态以及社会的发展。

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版竹业产业政府战略管理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分析

由于各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不同,我国竹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四川为竹资源大省。

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推动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各地的共同目标。《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鼓励竹产业发展,到2025年整体产值达7000亿元,截止2020年国内整体竹产值不到该规模一般水平,整体产业存在较大发展空间,随着中央政策出台,江西省、福建省和浙江省等主要竹产业种植省份持续出台地方政策,预计整体政策大力支持下,整体竹材行业将快速扩张。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竹行业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预计,到2025年,中国竹行业的总产值将达到17.2万亿元,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在中国竹行业中,竹制品产值将达到2.1万亿元,占比有望达到12.2%,竹木纤维产值将达到3.5万亿元,占比有望达到20.5%,竹材产值将达到11.4万亿元,占比有望达到66.2%。

总之,中国竹行业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未来发展前景非常乐观。政府将继续加大对竹行业的投资力度,提高其产品的品质,促进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满足国内外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竹业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竹业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竹业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

欲了解更多关于竹业行业的市场数据及未来行业投资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版竹业产业政府战略管理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关键词:

你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