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开渔忙 全国渔业发展规划分析
南海开渔忙
2023年南海海域的休渔时间为5月1日12时至8月16日12时,是南海渔场主要经济鱼类生长繁衍关键时期。休渔期间禁止除钓具外的所有作业类型,以及为捕捞渔船配套服务的捕捞辅助船。伏季休渔制度对控制海洋捕捞强度、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和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据悉,海南省临高县海洋捕捞业发达,盛产马鲛鱼、金鲳鱼、鱿鱼、对虾等600多种海鲜,渔业年产量达40万吨。
临高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聪介绍,为了保障渔民顺利出海,当地近年来对新盈中心渔港进行了升级改造,规范化建设设备房、修船厂、加油站、海鲜加工厂等。目前制冰厂和冷库已投入使用,可以维持冰源充足、冰价稳定。海鲜交易档口、夜排档将于17日正式开业,并进行开渔第一批渔获物的拍卖。
全国渔业发展规划分析
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到,到2025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900万吨,国内海洋捕捞产量控制在1000万吨以内,渔业产值达到15000亿元,二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54%,渔民收入明显提升。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将坚持“稳产保供、创新增效、绿色低碳、规范安全、富裕渔民”的工作思路,坚持数量质量并重、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扩大内需、开放共赢、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基本原则,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统筹推动渔业现代化建设。具体提出渔业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科技创新、治理能力四个方面12项指标,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渔业现代化。
在渔业产值中,淡水养殖产值6387亿元,占渔业产值的47.25%;海水养殖产值3836亿元,占渔业产值的28.38%;海洋捕捞产值2197亿元,占渔业产值的16.26%;水产苗种产值693亿元,占渔业产值的5.12%;淡水捕捞产值404亿元,占渔业产值的2.99%。
来源:统计局、农村农业部
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建立在渔业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相互协调的基础上,构成生态环境健康、社会稳定、渔业经济增长的综合发展格局,达到改善渔民的福利事业、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它是农业乃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渔业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显示
《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广东将构筑陆海一体的“一核、两极、三带、四区”海洋经济空间布局,并力争实现五个海洋经济发展新目标。
《云南省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云南省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150万亩以上,水产品总产量达到75万吨以上,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
《行动计划》提出行动目标,到2025年,云南省渔业一、二、三产业比重达到50:15:35。渔业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不低于同期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农业农村部等8部门将围绕深远海养殖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优化生产布局、发展全产业链、规范养殖生产、推进创新发展、强化安全生产、推广典型模式,发展深远海养殖,建设现代海洋牧场,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力争再用5年的时间,全国新增深远海养殖规模1600万立方米,总规模达6000万立方米以上,实现深远海养殖年产量60万吨以上,提供25%以上的海水养殖鱼类产品。
《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在“加快生产经营数字化改造”中明确提出要“渔业智慧化”发展。农业农村部等10部委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鼓励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渔场建设,引导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水产养殖生产深度融合”。
发展智慧渔业的主要作用是提升渔业生产效率、保障渔业生产安全,其主要包括养殖环境信息的全面感知、养殖个体行为的实时监测、装备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控、现场作业生产自动化操作、物流信息化与可追溯管理等,应该要加强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新材料、智能装备、大数据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创新。
未来,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海洋科技创新为主要着力点,推动我国海洋产业朝着高端化、绿色化、集群化与渔业智能化方向发展,全面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该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预测未来渔业业务的市场前景,以帮助客户拨开政策迷雾,寻找渔业行业的投资商机。报告在大量的分析、预测的基础上,研究了行业今后的发展与投资策略,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了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
更多行业消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渔业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