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大健康投资潜力分析以及发展建议 大健康产业要完善产业布局
大健康产业要完善健康产业布局,不仅要从招商引资上下功夫,还要注重补齐、完善产业链。坚持“小切口大纵深树标杆”的产业培育思路,瞄准特定健康产业领域,导入引擎项目,加大对符合园区发展定位的行业龙头的招引力度,吸引核心资源,确立形成产业优势,在国内甚至全球树立领域标杆,再延伸产业链,重点关注健康产业领域关联企业、支撑企业的引进与服务,弥补产业链缺失。在此基础上,再延伸至衍生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针对产业集群同质数量过多,特别是小规模、低成长企业,鼓励进行重组兼并与合作,以整合、竞争的形式,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提高产业应变能力。
图表:2020-2022年大健康产业规模分析
【资料图】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研究院
根据中研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融资战略咨询报告》分析得知,随着国内医疗健康需求日益增长,必然会推动医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也必然会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融合不断加速。在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下,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持续增长,2022年大健康产业规模达到12.8万亿元,同比增长13.2%。
中国大健康产业投资潜力分析
一、产业投融资现状
截至2022年8月,一级市场投融资趋势较2021年节奏放缓,整体趋势较二级市场活跃。中国医疗健康领域一级市场共发生1117起投融资事件,同比2021年降低28%。二级市场共发生45起IPO事件,同比2021年降低37%,其中,A股、港股和美股分别34起、10起、1起。二级市场再融资事件同比2021年降低46%。
一级市场融资事件数量远超IPO和再融资,且一级市场总融资金额最高。一级市场投融资事件共1117起,总金额1012亿元;IPO事件45起,募集总金额608亿元;二级市场再融资事件共29起,总金额为239亿元。5月份的各项投融资数据跌至全年谷底,6月开始出现复苏迹象。
二、投资价值综合评估
受国际形势影响,更多的投资者偏向未来在境内上市路径的投资标的。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出台,国家政策将进一步引导生物医药企业在境内上市,赴港潮和赴美潮已成过去。科创板成为众多优质生物医药企业的上市首选。上交所发布新政允许医疗器械企业按照第五套标准在科创板上市。
三、市场机会矩阵分析
2021年以来早期轮次事件数量占比超50%,2022年1-8月Pre-A轮~A+轮占比28%,同比2021年呈上升趋势。在并不乐观的大背景下,高技术壁垒的高科技项目在资本寒冬中逆流而上,以科技创新、科研转化为主的早期项目将优先受到资本关注。
四、市场进入时机判断
2022年1-8月,中国医疗健康领域IPO事件数和募资金额同比2021年呈下降趋势。IPO事件数量由创新药(12起)、医疗器械(10起)领跑,其中创新药、医疗器械和IVD三者IPO数量占比加和达58%,2022年6月起IPO事件数量和金额开始出现回升趋势。
五、市场进入壁垒分析
首先是技术门槛较高,尤其在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方面。但在国家创新政策鼓励下,部分国内企业已经崭露头角,比如华大基因的高端自主创新、中兴医疗的低端"颠覆性创新"。其次,政策管制严格,按照设立主体和运营性质的不同,医疗机构可以分为公立医院和私立专科连锁医疗服务企业。
后者是未来增长的重点,因为政策限制,公立综合性医院还未向民营资本开放,而综合医院一般不去碰专科医疗,这就产生了巨大的空间。第三,规模经济的要求。在患者服务领域,服务内容相对分散,由于难形成规模效应,往往需要强有力的跨区域整合才能盈利。
不同企业进入医疗行业的路径各不相同。在供应商领域,由于高技术壁垒,医药医疗器械领域形成了寡头垄断的格局,很长时间难以改变。生物医药的发展给创业企业提供了机会,但他们的结局往往是被大型医药巨头收购。在医疗服务领域,除了现有的公立医院,"大学附属医院"成为一种核心能力扩张的形式。北大方正、清华诚志等从医疗管理系统开始,以北大国际医院为样本逐渐向医院运营业务延伸,最后形成收购地方医院的扩张模式。
由于缺乏政策和无形资产支持,民营资本的进入往往是通过提供专科医疗服务,可以分为两个领域:一类是偏重服务的非治疗机构,如体检服务;一类是医疗机构,如妇产科医院。在患者服务领域,新的商业模式正在飞速发展。例如通过移动智能终端提供"移动医疗",这种形式彻底改变了传统医患交流的界面,降低了医疗服务成本,提升了医疗服务的质量。
六、产业投资建议
基于数据的管理是当下的热点,也会是持续可产生价值的核心。不论是公建民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色专科医院是大健康体系中的不同人群定位,从基层医疗到养老服务,从小都老,能够提供持续几十年的健康服务,基于此可产生的价值和意义非同寻常。信息化为科学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同时也为后续精准营销的数据支持和来源。
产业+数据+运营,三者联动,可以贯通产业链上下游,把产业链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致。深耕信息化企业的投资,尤其是掌握了数据入口的公司,基于数据的价值,可以为投资的精准化营销与变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