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代步车行业还有发展空间吗 老年代步车行业市场分析
老年代步车行业还有发展空间吗?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可以上路行驶的车辆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两者主要区别在于是否由动力装置驱动。同时,法律明确规定,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等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属于非机动车,可以上路行驶。
驾驶老年代步车、电动轮椅、平衡车等代步工具上路,存在很大安全隐患。老年代步车车身窄而高,底盘轻,稳定性差,在行驶中不稳定、易倾斜,刹车不灵敏。且驾驶人多未经过专业驾驶培训,闯灯逆行、走机动车道等违规驾驶行为频发,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威胁道路安全。
日前,北京市消协发布电动三、四轮车消费提示称,2024年1月1日起,违规电动三、四轮车不得上路行驶;消费者不应购买违规电动三、四轮车,北京市已开通回收渠道,已购买的车辆要依法依规淘汰处理;北京市六环路(含)以内道路禁止电动三轮车行驶。
(相关资料图)
电动三、四轮车即老年代步车,也被称作“老头乐”,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老年人接送孩子等“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需求。但违规“老头乐”未经安全认证,设计上普遍存在缺陷,车身材质未经过安全技术标准检验,在行驶中极易造成交通事故,且后果严重。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6年“十四五”老年代步车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规划指导报告》显示:
老年电动车是老年人户外出行是代步的理想车辆,又叫老年车、老年代步车、老年三(四)轮车。其性能相对稳定,车速较慢,运用电力无需加油,故又称环保老年车,老年电动车所使用的能源有很多,主要有铅酸电池(含铅酸胶体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镍铁电池、锂离子电池(常称之为锂电池)、燃料电池等。
严格意义上讲:真正的老年电动代步车产品应该是从原先的归属于医疗器械类的电动轮椅车演变而来,产品的设计更适合老年人、残疾人的驾驶习惯。而且适用人群从原先电动轮椅车的残疾人群扩展到了广大腿脚不便的老年人。
产品的设计生产均参照国家电动自行车的国家标准及电动轮椅车的国家标准,在某些参数指标方面甚至更严格于以上的2个国家标准,车速设计在10公里/小时之内,整车底盘高度在8cm,刹车制动距离在0.5米之内,从各个方面均优于原先的电动轮椅车,是电动轮椅车的演化升级车型,能够符合广大老年朋友的出行代步的需求,同时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
老年代步车行业市场分析
低速电动车主要指行驶速度低、续驶里程短,电池、电机等关键部件技术水平较低,用于载客或载货的三轮、四轮电动机动车,包括老年代步车等。
低速电动车普遍售价在2万到3万元之间,比如车身使用复合材料,电池使用铅酸电池而不是锂电池。此外用车成本极低,填补了许多三四线、乡镇人群的出行空白。 低价刺激需求。相关数据显示,自2013年起,低速电动车行业迅速发展,到目前已达年产100万辆、社会保有量300万辆、产值300亿元、拉动经济增长1000亿元,实现上下游从业人员约100万人的规模,并连续数年保持了50%以上的高速增长。
近年来,我国低速电动车生产和市场规模无序扩张,生产企业数量已超过百家,产销规模已超过百万辆。低速电动车的无序生产和使用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据相关部门统计,近5年全国发生低速电动车交通事故83万起,造成1.8万人死亡、18.6万人受伤,由低速电动车引发的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增长,近三年年均分别增长23.3%和30.9%。
按有关政策规定,老年代步车属于低速电动车。因厂家无生产资质、产品不符合现行机动车相关标准,车管部门不能给它上牌,交警也不能要求开车的人必须有驾照。此外,目前不少地方对相关经销网点没有严格督促取缔,所以一直存在监管盲区。
2018年11月,工信部、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低速电动车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政府对低速电动车清理整顿,制定本区域产能压减淘汰转型调整方案,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针对问题频发的老年代步车,多地都在探索解决之道。截至目前,北京、郑州、济南等城市的交警部门都已开展针对老年代步车治理行动。老年代步车的市场已经形成,并发展成了相对完整的产、销、用规模,因此,针对老年代步车的问题进行治理,也必须从生产、销售及使用各个环节进行,从而让老年代步车的管理真正实现有法可依。
老年代步车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老年代步车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老年代步车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预测未来老年代步车业务的市场前景,以帮助客户拨开政策迷雾,寻找老年代步车行业的投资商机。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6年“十四五”老年代步车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规划指导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