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大宗商品市场分析 大宗商品价格呈现“触底反弹”
大宗商品价格呈现“触底反弹”
2023年7月31日至8月6日,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CPI)为181.97点,比前一周上涨3点,涨幅1.7%。自6月底7月初以来,此价格指数已现“五连升”。大宗商品市场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大宗商品供求和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运行具有高度相关性。
业内人士表示,大宗商品供需上扬预示经济回稳。专家判断认为,展望后市,尽管短期价格波动在所难免,但供求稳步恢复已成大势。
(相关资料图)
大宗商品是指可进入流通领域,但非零售环节,具有商品属性并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使用的大批量买卖的物质商品。在金融投资市场,大宗商品指同质化、可交易、被广泛作为工业基础原材料的商品,如原油、有色金属、钢铁、农产品、铁矿石、煤炭等。包括3个类别,即能源商品、基础原材料和农副产品。
大宗供应链平台的核心在于集采集供能力带来的规模效应与上下游产业链议价权,而决定大宗供应链企业模式差异的关键在于集采集供能力的应用范围(商品采购环节、物流、资金等),以及应用目的(赚取自营价差/服务费)。
大宗商品农副产品约20种:包括茶叶、苹果、玉米、大豆、小麦、稻谷、燕麦、大麦、黑麦、猪腩、活猪、活牛、小牛、大豆粉、大豆油、可可、咖啡、棉花、羊毛、糖、橙汁、菜籽油、鸡蛋等,其中大豆、玉米、小麦被称为三大农产品期货。金属产品10种:包括金、银、铜、铁、铝、铅、锌、镍、钯、铂。化工产品5种:有原油、取暖用油、无铅普通汽油、丙烷、天然橡胶等。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中国的贸易量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国内贸易市场潜力也很大。中国要成为世界工厂,一方面要靠劳动力和技术资源,另一方面要靠原材料资源。这个原料从哪里来?生产企业需要采购,生产原料的企业需要销售,这就给“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中心”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客观基础。
这些原料大部分都属于季节性生产全年消费或少地生产全国消费的大规模原材料,企业要靠自己对商品的价格进行判断,按照供求情况变化,决定生产多少,消费多少,很多的流通企业也都通过批发市场采购原料,特别是中小企业。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中心的建立就是为了服务大宗原料商品的流通,成为行业的信息中心、交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结算中心。
大宗商品市场现状分析
从国内大宗商品CBMI指数情况来看,据相关数据,2022年8月份中国大宗商品指数(CBMI)为102.3%,较上月回升1.0个百分点。各分项指数中,供应指数和库存指数均出现回落,销售指数则明显回升。从指数的变化情况来看,本月CBMI回升至2021年5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显示供应压力有所缓解,商品需求开始回暖,之前供需错配的矛盾正在缓和,国内大宗商品市场开始出现积极的变化。
大宗供应链涉及金属矿产(黑色、有色等)、能源化工(煤炭、石化等)、农产品等,是各个工业产业链的上游。作为世界工厂与人口大国,我国大宗供应链规模较高。据厦门象屿年报,2016年来,我国大宗商品供应链成交额稳定在大约40万亿元左右,是个规模大且没有明显增长的行业。
现货方面,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前3个月豆粕(粗蛋白含量≥43%)价格明显上涨,3月末突破5000元/吨,其后价格有所下降。自8月上旬开始,豆粕价格再次上扬,从8月上旬的4224.9元/吨涨到11月上旬的5561元/吨。11月中旬开始,豆粕价格冲高回落。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大宗商品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预测报告》显示:
大宗商品可以设计为期货、期权作为金融工具来交易,可以更好实现价格发现和规避价格风险。由于大宗商品多是工业基础,处于最上游,因此反映其供需状况的期货及现货价格变动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经济体系。例如,铜价上涨将提高电子、建筑和电力行业的生产成本,石油价格上涨则会导致化工产品价格上涨并带动其他能源如煤炭和替代能源的价格和供给提升。投资者,尤其是投资相关行业的投资者应当密切关注大宗商品的供求和价格变动。
2023年1-7月上海期货交易所成交量为107643.31万手,相比2022年同期增长了8558.86万手,同比增长8.64%;成交金额为863211.57亿元,相比2022年同期增长了28122.41亿元,同比增长3.37%。2023年1-7月上海期货交易所期货成交金额占全国期货市场份额的27.61%,2022年同期期货成交金额占全国期货市场份额的27.11%,市场占有率同比增长1.84%。分品种来看,2023年1-7月上海期货交易所期货成交金额排名前三的品种为:黄金、螺纹钢、白银,成交金额为:136731.67亿元、121394.92亿元、115828.25亿元,占全国期货市场的4.37%、3.88%、3.7%,同比增速:增长41.76%、下降6.36%、增长75.89%。
有机构认为镍市场低库存状况短期难以快速改变,且受宏观风险事件担忧情绪带动,镍价将继续偏强运行;农产品方面,由于实际进口数显著低于市场预期,国内豆粕价格短期上扬,年初以来累计涨幅已超37%;化工品方面,国内沪胶重回13000元/吨关口,机构预计未来天然橡胶价格重心仍可能继续抬升。
中研普华利用多种独创的信息处理技术,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户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国大宗商品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预测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