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材料行业应用前景 “十四五”中国新材料行业发展目标分析
新材料(new material)是指新近发展或正在发展的具有优异性能的结构材料和有特殊性质的功能材料。结构材料主要是利用它们的强度、韧性、硬度、弹性等机械性能。如新型陶瓷材料,非晶态合金 (金属玻璃) 等。功能材料主要是利用其所具有的电、光、声、磁、热等功能和物理效应。近几年,世界上研究、发展的新材料主要有新金属材料,精细陶瓷和光纤等等。
中国新材料行业应用前景 “十四五”中国新材料行业发展目标分析
(资料图)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鼓励新材料领域创新发展的相关政策,为新型金属功能材料行业创造了良好的产业环境。“中国制造2025”“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新材料首批应用保险补偿机制”等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彰显了国家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解决关键材料“卡脖子”问题的决心。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新材料行业发展前景战略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显示:
在新材料应用最广泛的建材领域,新材料产业产值占比已由14%增至近20%,先后培育出碳纤维、风电叶片、汽车轻量化复合材料、电子显示玻璃、石墨烯等多个数百亿元产值的产业,以及特高压陶瓷绝缘子、蓝宝石衬底、闪烁晶体、气凝胶等数十亿元产值的产业。
国家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测试评价平台、资源共享平台等3类平台建设方案已正式印发并启动建设;有关部门已完成核能材料、航空材料、航空发动机材料、新能源汽车材料、先进海工与高技术船舶材料和集成电路材料等6个生产应用示范平台,1个测试评价平台主中心,钢铁新材料、电子新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稀土新材料等4个行业中心和浙江、湖南、四川3个区域中心和1个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平台共15个重点平台的招投标,重点平台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十四五”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新材料业界协同攻关,关键材料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共性技术,研发了一批关键核心材料及产品,支撑了一批重大工程和关键型号建设,基本形成了完善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体系,为我国经济社会及国防安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部分新材料重点领域产业规模已根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新材料强国2035战略研究”成果,以及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编制的新材料产业“十四五”规划思路,我国下一阶段新材料发展总体思路为:面向在世界材料强国行列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战略目标,围绕保障国家安全、产业安全、科技安全的重大需求,着力破解核心系统、补强重大工程和应用系统中器件的核心问题。以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建立高效协同的常态化管理机制,进行合理分工协作,通过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三链合一,相互对接,相互融合,提升新材料产业治理体系能力、产业基础能力水平和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水平。新材料产业总体水平与世界新材料强国差距大幅缩小,重点新材料领域总体技术和应用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目标:
1、先进基础材料。到2035年,基础材料中中高端产品占比达到50%,基础材料进入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减少20%,绿色制造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基础材料的设计、生产、服务全过程基本实现智能化。
2、关键战略材料。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重点领域所需战略材料制约问题全面解决,关键战略材料实现全面自主保障。关键战略材料产业体系全面建成,实现资源平衡利用、供给保障有力,关键战略材料领域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绿色、创新、可持续产业体系全面建成,整体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前沿新材料。到2035年,前沿新材料领域拥有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跨学科研究团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在3D打印(又称三维打印、增材制造)材料、智能仿生与超材料、液态金属、气凝胶材料等方向实现引领发展;形成完善的材料研发和产业化体系,形成若干条完整的前沿新材料产业链,培育若干个基于前沿新材料的颠覆性技术产业集群,部分关键零部件获得长期稳定的应用。
本报告对我国新材料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子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国内外新材料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
报告还综合了新材料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报告对于新材料产品生产企业、经销商、行业管理部门以及拟进入该行业的投资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研究我国新材料行业发展规律、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有学术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了解更多行业数据详情,可以点击查阅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3-2028年中国新材料行业发展前景战略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