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评!2023中国水稻种子行业发展前景展望分析

来源: 百度百科 中研网 2023-07-04 18:11:25

水稻种植区域以南方为主。水稻种植区域以南方为主,南方3 个稻作区占全国总播种面积的93.6%,稻作区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可分为9 个亚区,其中长江流域水稻面积已占全国的65.7%;北方3 个稻作区约占全国播种面积的6%,其稻作区跨度很大,包括7 个明显不同的稻作亚区。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较大的省份播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85%左右。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较大的省份有湖南、江西、广西、广东、四川、安徽、江苏、湖北、浙江、福建、云南、黑龙江等12 个省(区),其播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85%左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信息已经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信息资源的优先占有者胜,反之则处于劣势。中国每年有近百万家企业倒闭,对于企业经营而言,因为失误而出局,极有可能意味着从此退出历史舞台。他们的失败、他们的经验教训,可能再也没有机会转化为他们下一次的成功了!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时就牢牢地锁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会倾尽毕生的精力及资源搜寻产业的当前需求及前景。

国内水稻种子行业前景如何?据中研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中国水稻种子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

2023中国水稻种子行业发展前景展望分析

水稻种子除了转入新的外源基因外,还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对生物体基因的加工、敲除、屏蔽等方法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特性,获得人们希望得到的性状。这一技术的主要过程包括外源基因的克隆、表达载体构建、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遗传转化体的筛选、遗传稳定性分析和回交转育等。经历政策的陆续修订,国内转基因涉及的重要法规基本完善,转基因种子静待商业化的最后一块拼图“品种审定”即可开启制种和销售,以最快进度计,若今年品种审定名单可以获批,种企将在23-24年迎来业绩爆发期,种企经营格局有望迎来革命性变化。未来若转基因种子商业化落地,玉米业务有望维持量利高增。

二十大报告将“粮食安全”依然放在重要位置,表现出其对人民生活的重要意义。国内饲料粮依然面临着缺口问题,而在今年东北天气冲击、饲用需求恢复下,玉米缺口预计扩大至2500万吨,补足缺口的手段正在逐步减少,提升玉米种植效率迫在眉睫。

籼稻主要分布于南方16 个省(市、区),即海南、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陕西和河南。其中四川、重庆、江西、广西、广东、福建和海南水稻种植基本上全部是籼稻,按面积计,湖北水稻87%以上、安徽70%以上、贵州92%以上、河南75%以上均为籼稻,浙江约65%、云南32%、江苏17%为籼稻。

早籼稻种植地区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云南、四川、贵州、重庆等13 个省、自治区,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安徽、浙江、广西、福建是全国早籼稻的主产省份,其中湖南、广西、江西、广东是全国早籼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四个省(区),播种面积占全国的80%,决定着全国早籼稻播种面积的大局。

粳稻分布地区主要有3 个:长江和淮河以北的北方粳稻区,以江苏省为核心的南方粳稻区和以云南省为核心的云贵高原粳稻区,我国商品粳稻平均年产量在800 万吨以上,其中黑龙江省约占60%。粳稻生产省份有24 个,主要的有东北三省和江苏、浙江、安徽、云南四省,这7 个省粳稻播种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粳稻播种面积和产量的85%。能往省外销售商品粳稻的主要是东北三省,江苏和安徽也有少量水稻种子商品销往省外。

中国稻谷播种面积为4.51亿亩,在全球比重约18.31%,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印度);产量为2.12亿吨,在全球比重约28.01%位列全球第一;单位面积产量为469.62公斤/亩,较全球平均水平高出162.36公斤/亩。中国稻谷播种面积为4.49亿亩,相比2020年稳中略降,下降了0.52%;产量为21284.24万吨,同比增长0.46%;单位面积产量为474.25公斤/亩,同比增长0.98%。

至今,得益于国内稻谷育种科技及种植管理水平的进步对单位面积产量提升的带动作用,尽管播种面积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水稻种子总产量仍整体呈波动增长态势。

从水稻种子行业的产业链来看,上游主要由种子、化肥、农药与农业机械行业构成,这些农资原料约占农户生产水稻约5成的成本。其中,种子约占水稻种植总成本的6%,化肥约占水稻种植总成本的19%;农药费和机械作业费分别占据水稻种植总成本的约7%与16%。产业链的中游主要是水稻种植企业,进行水稻的种植与生产。

水稻种子产业链下游主要是大米加工环节,最终产品流向终端消费市场。在终端消费市场中,食用消费、工业消费、饲用消费是我国大米市场的主要需求来源。

目前,国家将“种子保卫战”提上行动日程,已经对我国的生物育种开始战略性布局。2021年1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修改《种子法》的决定,全面强化了品种权的保护力度,我国正式迈进种子市场化阶段。2022年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对种业进行了全面部署,包括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加快推进育种创新等。

我国种子市场品类结构来看,玉米、水稻、小麦占据主要地位。2020年,玉米、水稻、小麦、马铃薯、大豆种子市值占比分别为22.9%、18.1%、13.3%、11.8%、3.5%,合计约 69.6%。2021年,我国农作物商品种子使用量达到955万吨,保持连续增长的态势水稻种子单一需求来源。

到2025年,以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为主的种植设施总面积稳定在200万公顷以上,设施蔬菜、花卉、果树、中药材的主要品种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装备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设施种植机械化水平总体达到50%以上。这是我国首次对推进设施种植机械化作出系统部署,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行动。

如果水稻种子企业想抓住机遇,并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发挥最佳作用,那么我们推荐您阅读我们的报告《2023-2028年水稻种子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我们的报告包含大量的数据、深入分析、专业方法和价值洞察,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趋势、风险和机遇。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正确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获得领先优势。

水稻种子行业报告将帮助行业企业、科研单位、销售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行业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前瞻性的把水稻种子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形成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水稻种子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未来水稻种子行业现状如何?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或查看中研研究院出版的报告:《2023-2028年中国水稻种子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关键词:

你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