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工智能行业环境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2023_世界今热点

来源: 百度百科 中研网 2023-07-04 10:08:41

广东省人工智能行业创新载体多元,积极推动鹏城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省实验室等实验室高质量发展,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源动力;加速布局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等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增强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

中国人工智能东部发展较强,形成了以北京、长三角、广东为主的3大产业聚集区。目前,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分别依托百度、阿里云、腾讯、科大讯飞公司、商汤集团,建设自动驾驶、城市大脑、医疗影像、智能语音、智能视觉5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智能算力提升,持续夯实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横琴先进智能计算平台、“鹏城云脑”等智能算力基础设施,为多领域的科学研究及智能化应用提供支撑。创新平台搭建,着力打造7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和16家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重点提升技术开源开放共享能力,降低行业技术研发门槛。支撑创新创业人员、团队和中小微企业投身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促进人工智能技术成果的扩散与转化应用。应用场景广阔,加速推动人工智能在交通、医疗、金融等领域深度融合应用,为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资料图】

国内广东省人工智能行业前景如何?据中研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7年广东省人工智能行业投资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

广东省人工智能行业环境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2023

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核心产业规模、企业数量均居全国前列,位列国内第一梯队,重点终端产品发展迅速,部分产品全国领先。其中,2021年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1.02万套,同比增长56.5%,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41.5%;无人机相关产品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约为80%。产业加快集聚发展,培育11个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拥有人工智能企业超1500家,已形成华为、腾讯等大型企业为引领,云从科技、云天励飞、佳都科技等骨干企业为支撑,众多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广东已经陆续涌现出一大批人工智能龙头骨干企业和一大批非常诱惑力的人工智能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2017年,广东省人工智能的核心产业规模已经达到了260亿元,约占全国三分之一,也带动了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相关产业规模超过了2000亿元,人工智能的企业总数超过了300家,核心产业及相关产业规模均居全国前列,另外像企业的融资规模、融资频率均居全国前列在智能制造方面,2017年,广东10个智能制造示范基地的产值达到了10230亿元,同比增长了10%。

近年来中国出台多部关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政策,目前全国已形成头部区域牵引、百花齐放的发展格局,中国人工智能走向规模化落地阶段。中国人工智能东部发展较强,形成了以北京、长三角、广东为主的3大产业聚集区。目前,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分别依托百度、阿里云、腾讯、科大讯飞公司、商汤集团,建设自动驾驶、城市大脑、医疗影像、智能语音、智能视觉5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布局

广州。依托南沙国际人工智能价值创新园、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区、中大国际创新谷、番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价值创新园、广东省智能传感器产业园、黄花岗科技园和黄埔智能装备价值创新园等重点园区,引进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技术带头人,吸引优秀的企业和项目在广州落地,推进人工智能和相关产业发展。

深圳。依托深圳湾科技生态园、南山智园、金地威新软件科技园、罗湖人工智能产业基地、盐田人工智能产业基地、龙华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坪山人工智能产业基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坂雪岗科技城等重点园区,形成“总部基地+研发孵化+高端制造”的“一轴两廊多节点”的空间格局,引导产业因地制宜、特色集聚、协同发展。

珠海。依托横琴新区、无人船科技港、万山无人船海上测试场、香洲区云溪谷数字产业园等产业基地,打造无人船、无人航运、数字经济等特色产业集群,吸引国内外优质人工智能项目落户珠海,构筑粤港澳地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高地。

佛山。依托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园、佛山顺德机器人谷、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等园区,重点发展机器人、智能制造等领域,加快机器学习自动化、人机混合群体智能等核心技术应用,提升工业、服务机器人智能化水平,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打造全国智能制造高地。

惠州。依托仲恺高新区、惠城区数字经济产业园、潼湖生态智慧区、梧村人工智能产业园、德赛西威智能网联惠南工业园、智能安防小镇等产业基地,借助京东智联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全产业链资源的加持,推动惠州跨境电商产业升级,完善区域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实体产业发展迈向新高地,打造区域经济发展的数字化新引擎。

东莞。依托松山湖高新区、滨海湾新区、中堂人工智能小镇、沙田人工智能小镇等产业集聚区,以面向智能制造的机器视觉技术为抓手,推动机器视觉底层算法框架创新,大力发展视觉芯片、智能终端、视觉感知等高端业态。打造以机器视觉为核心的区域人工智能创新综合体,全面推进制造业的人工智能赋能,探索传统制造业转型和新兴制造业升级的智能路径。

中山。依托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基地、中山美居智能制造大数据产业园、火炬大数据产业园、全通星海大数据创业创新孵化园、超高清视频产业园区等产业基地,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制造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能力,推动5G基础设备、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应用中心等聚集,带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加速发展。

广东省人工智能行业区域格局分明,深圳、广州先后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目前已形成广州、深圳为主引擎,珠三角其他地市为核心、粤东西北各地市协同联动的区域发展格局。

到2025年,广东省人工智能前沿与基础理论研究取得突破,部分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开源开放共享创新平台成为引领人工智能发展的标杆,力争形成高端引领、开放共享、自主可控、基础夯实的人工智能一流创新生态,产业集聚效应更加明显,涌现一批世界一流人工智能企业。

——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形成全球领先科技成果。大数据智能、通用基础及大模型、群体智能、知识理解与推理、可解释人工智能等前沿与基础理论实现全新突破;跨媒体分析技术、自然语言理解、自主无人系统、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互联网、人工智能安全、多领域创新应用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学习框架、智能计算、终端产品等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技术取得全面进展;计算架构、数据处理、智能芯片等基础处理器及智能传感器技术达到新高度。到2025年,在基础理论、共性技术、操作系统、基础软件以及核心零部件等方面取得10项以上全球领先标志性成果或突破性进展。

——搭建平台生态体系,促成多元平台发展格局。以广东人工智能重大应用需求方向为牵引,围绕细分行业领域择优打造一批高水平创新载体,树立平台品牌形象,全面打造完整的平台生态体系。到2025年,建成30个以上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应用中心(其中国家级研发机构10个以上),打造10个以上广东省人工智能相关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5个以上人工智能智库。

——推进“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打造世界一流应用场景。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市民高品质生活、城市高效率运行,围绕智能制造、智慧政务、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金融、智慧安防、智能无人系统等重点领域,到2025年,打造200个全球领先的深度融合应用场景。

——加速创新要素集聚,助力核心产业高速发展。人工智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到2025年,培育形成40家以上技术创新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龙头企业,培育300家以上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制造、应用和服务领域的领军企业,优化提质现有广东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园,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型产业集群,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万亿元。

如果广东省人工智能企业想抓住机遇,并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发挥最佳作用,那么我们推荐您阅读我们的报告《2023-2028年广东省人工智能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我们的报告包含大量的数据、深入分析、专业方法和价值洞察,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趋势、风险和机遇。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正确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获得领先优势。

广东省人工智能行业报告将帮助行业企业、科研单位、销售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行业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前瞻性的把握广东省人工智能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形成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广东省人工智能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未来广东省人工智能行业现状如何?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或查看中研研究院出版的报告:《2022-2027年广东省人工智能行业投资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关键词:

你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