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AI诊断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前景分析|焦点热文
AI诊断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辅助诊断的新技术,实现了诊断的智能化和自动化。AI诊断依靠收集全球海量的健康或疾病的信息、临床研究数据和病例等医疗大数据,针对每个患者进行各项评估,为医生提供以证据为基础的疾病诊断和治疗建议。
(资料图)
AI模型使用“新冠肺炎症状研究”应用程序中的数据,通过比较人们的症状和传统新冠肺炎测试提供的结果来预测某人是否可能感染新冠肺炎,有望为难以获得测试机会的人群提供帮助,他们即将在英国和美国开展两项临床试验。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2023-2028年中国AI诊断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显示:
2023AI诊断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前景分析
AI诊断效果与人工接近,而时间大幅缩短。根据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做的一项研究显示,在良恶性病变鉴别方面,AI模型的灵敏度为100%,优于病理医师的99.65%,但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7.7%和99.1%,低于病理医师的99.3%和99.5%。在恶性病变图像方面,AI模型的重叠面积与病理医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重叠率低于病理医师。在诊断时间方面,AI模型的单视野图像诊断用时明显短于病理医师。
从市场集中度来看,未来,我国临床检验设备及试剂行业还会有大量的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进入,行业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随着国家对审批注册及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监管力度的加大,大批小企业将退出市场竞争,以产品研发水平和质量管理为核心的大企业会尽享政策红利,临检诊断设备行业市场集中度将有所提升。
临检诊断设备行业下游临床质谱检测且极大降低了假阳性的判断。截止到目前为止,总确诊12例,确诊率为1/4030,治疗有效率为100%。按照梅州的出生量,每年至少新增12例遗传代谢病患儿,是较高的比例,临床质谱检测筛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根据供需关系,AI新药研发产业链大致可分为:上游主要为数据资源、数据科学处理工具和AI技术开发基础工具等的供应商;中游主要包括基于分析、预测、筛选等功能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软件,医药科研辅助平台,自动化实验室以及AI智能制药精控系统;下游主要是CRO服务企业、制药和生物技术企业和药物研发科研院校等。
目前中国病理AI诊断领域百花齐放,各家公司争相布局病理AI。人工智能医学影像产品正陆续取得医疗器械三类证,获得在三甲医院等医疗机构使用和销售的资格。2020年8家拿证,2021年6家拿证。在肺部、心血管、眼底骨骼、头颈各细分赛道下各有2-3个产品拿证,竞争格局初现。
医院作为AI医学影像产品的主要采购方,由于预算值以及运营压力等因素,当前阶段仍以免费试用、联合开发作为主要采购方式。当前阶段,AI医学影像产品进入医保的可能性较小,可考虑商业保险等市场化的支付方式。
未来,AI+医学影像的商业化进程依托于人才、数据开放、产品精进、商业模式探索、市场教育等方面,缺一不可。
AI诊断行业投资前景
AI医疗产业主要包括上游基础层,中游技术层,下游应用层。行业巨头偏向基础层,在算力等领域已呈寡头局面,技术壁垒较高,具有高投入高收益特点,市场格局较为稳固;在技术层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视觉发展快,目前各大科技企业与物联网巨头已基本完成布局;应用层可触达全医疗服务场景,为当前大量互联网医疗与传统医疗公司涌入的赛道。
AI赋能医疗提升服务效率,涉及院前、院中、院后全流程。“AI+医疗”是指在协助人或解放人的状态下,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干预技术手段介入传统的院内外医疗环节,以提升院内外医疗服务效率效果为目的,从而产生相应软硬件产品的新型医疗应用技术。业内人士认为,AI大模型的应用有望显著缓解医疗行业痛点,随着应用场景的进一步深化,医疗行业智能化时代有望正式开启,行业长期机遇巨大。
AI诊断行业报告对中国AI诊断行业的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市场供需形势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行业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技术环境等方面分析行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还重点分析了重点企业的经营现状及发展格局,并对未来几年行业的发展趋向进行了专业的预判。
本报告同时揭示了AI诊断市场潜在需求与潜在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政府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未来,AI诊断行业发展前景如何?想了解关于更多行业专业分析,请点击《2023-2028年中国AI诊断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