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芯片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趋势分析

来源: 互联网 2023-06-30 18:20:59

在发展智能汽车的国家战略背景下,自动驾驶成为了汽车行业最热风口之一。前几年,由于疫情原因导致芯片减产,全球车企都遭遇“芯片荒”。尤其是国内车企,芯片严重依赖进口。目前我国自动驾驶芯片国产化进程不断加快。

自动驾驶芯片,本质上是功能芯片,是随着智能汽车发展产生的一种高算力芯片。功能芯片,主要是指处理器和控制器芯片。一辆车能在路地上奔跑,离不开电子电气架构进行信息传递和数据处理。


(资料图片)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2023-2028年中国自动驾驶芯片市场调查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

自动驾驶芯片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趋势分析

自动驾驶芯片将是全产业链格局最为稳固、集中度最高的环节,中信证券判断,全球市场4-5家、国内市场3-4家寡头或有望占据行业80%-90%以上的市场份额。

长期来看,在自动驾驶算法尚未成熟固定之前,CPU+GPU+ASIC的架构仍会是主流,成熟后,定制批量生产的低功耗、低成本的专用自动驾驶AI芯片(ASIC)将逐渐取代高功耗的GPU,CPU+ASIC方案会是未来的主流架构。

竞争格局方面,目前来看,英伟达及背靠英特尔的Mobileye处于自动/辅助驾驶芯片第一梯队,华为海思、地平线处于第二梯队,上升攻势不容小觑。而特斯拉芯片则自研自用。

根据《智能网联技术路线2.0》对自动驾驶渗透率的预测,2025年中国L2/L3渗透率将达50%,2030年中国L2/L3渗透率70%,L4渗透率20%。基于此,海通证券预计2030年中国自动驾驶芯片的市场规模为813亿元,其中L2/L3芯片市场规模493亿元,L4/L5芯片市场规模320亿元;全球市场规模为2224亿元。

随着各地陆续出台鼓励和扶持政策,我国的自动驾驶无人化发展将再次提速,L4级自动驾驶进入到全面应用的新阶段。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2年我国无人驾驶市场规模由681亿元增长至289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量达到36%。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能源革命、功能革新促使汽车从出行和运输工具向移动空间、共享工具等多元化功能的产品形态发展。汽车与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使得自动驾驶成为展现国家技术实力、创新能力、社会价值等的新名片。

四川省成都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成都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明确,到2025年,成都汽车产业整体规模力争达到3000亿元,实现汽车本地整体产量达100万辆(不含异地分子公司产量)。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80万辆,产量达25万辆。到2030年,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具备较强国际辐射能力。

今年4月,成都对产业建圈强链进行优化调整,新能源和车载智能控制系统涵盖其中。自动驾驶成为成都推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另一个重点发力方向。成都采取“软硬结合”的方式推动自动驾驶发展。软件方面,成都将加强智能汽车操作系统、智驾系统、标准化软件(中间件)、高精度地图、仿真测试、场景数据管理、车辆智能运营、智能车载应用软件等关键软件产品研发。

自动驾驶芯片投资机遇

自动驾驶芯片作为智驾系统的底层基石,正伴随汽车智能化趋势的加速迎来行业爆发期。长期来看,智能化渗透率将决定需求,中央计算、大模型等新范式将决定技术路线,量产经验、工具链、性价比将决定规模与竞争格局。

中短期内,汽车智能化和领航辅助功能的发展呈现两大趋势。一方面,中低端车型在成本压力下倾向于追求更高性价比的智驾方案,利好成本控制能力强的算法玩家和具备量产经验的芯片供应商。另一方面,高端车型追求打造标杆性的智能化标签,或将持续发力城区领航,利好大算力芯片。此外,自动驾驶芯片加速上车,与芯片厂商深度合作的域控玩家和合作伙伴也有望受益。

自动驾驶芯片行业报告对中国自动驾驶芯片行业的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市场供需形势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行业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技术环境等方面分析行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还重点分析了重点企业的经营现状及发展格局,并对未来几年行业的发展趋向进行了专业的预判。

本报告同时揭示了自动驾驶芯片市场潜在需求与潜在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政府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未来,自动驾驶芯片行业发展前景如何?想了解关于更多行业专业分析,请点击《2023-2028年中国自动驾驶芯片市场调查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关键词:

你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