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水产市场发展趋势及现状分析2023-全球微头条

来源: 互联网 2023-06-30 17:21:13

海鲜是重要的食品来源。海鲜餐饮业能够为消费者带来味道自然、无添加的健康食品,是餐饮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饮食需求。

海鲜水产市场发展趋势及现状分析2023

海鲜水产是海洋和淡水渔业生产的水产动植物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总称。海鲜就是海产食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常见的海鲜都是我们餐桌的常客,也不陌生。很多人对海鲜的认识就是海参、鲍鱼、龙虾、扇贝,海鲜种类繁多,按大类就可分为鱼类、贝类、虾类、蟹类、海藻类等。


(资料图)

中国是世界上海鲜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海产进出口大国。蓬勃发展的中国海鲜市场为国际海鲜出口商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中国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加上国内水海产品供应的紧缺,使得中国的海鲜进口量逐年增加。

中国海鲜产业主要集中在一部分区域,特别是以北方的辽宁、山东以及南方的浙江省、福建省和广东省附近区域最为密集。其中山东省位居中国海鲜生产业的首位。

海鲜生产业的地域集中情况跟临海的先天优势与便利的贸易港口有着紧密的联系。而海鲜消费水平除了地区的经济状况之外还跟地理因素、世代累积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

我国沿海地区基本分布着海鲜水产养殖基地,商品鱼基地如渤海主要养殖的海产品有小黄鱼、带鱼、海参、鲍鱼、扇贝等,东海的带鱼、大黄鱼产量都占全国产量的90%以上、乌贼超过80%。浅海滩涂养殖基地如渤、黄海,其海带产量占全国的4/5以上。

从海鲜消费场景角度来说,主要是有2个,一个是个人/家庭消费,另外一个渠道就是海鲜餐饮店,包括海鲜大排档、海鲜自助、海鲜连锁店等场景。目前海鲜餐饮是海鲜消费中最大的应用场景。

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来看,猪肉为主的猪牛羊肉等畜肉消费比重已从过去超60%降至50%以下,而水产品消费比重则从过去的23%提升至目前的30%左右。虽然消费结构转变较为缓慢,但随着消费水平提升、水产品营养和健康价值得到更多认知,以海鲜为代表的水产品消费潜力还会得到继续提升。

从民众基础层面来讲,国内目前的海鲜水产市场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消费份额占比逐渐扩大。一线城市稳步增长,二、三线城市紧跟不断扩张。海鲜行业分析指出,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与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往高档的龙虾、鲍鱼、螃蟹逐渐走进平民百姓家,无论是从整体消费频率还是消费人群基数来看,中国的海鲜水产市场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海鲜水产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分析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人民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海鲜餐饮消费的上涨势头迅猛,增长率在10%-30%之间。可见目前我国海鲜餐饮行业处于成长期,未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物流的发展,市场仍将继续保持增长。

截至2022年,我国共审定和推广水产新品种266个,其中近十年培育审定水产新品种196个。

水产品作为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和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有益于国民身体健康,近年来,在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预计,到2026年我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将超过23千克,占全球总消费量的比重达36%左右。

我国的海鲜消费正在迎来突破性增长,电商领域将获得更多的机会,同时也将给养殖业带来一些深刻的变化。中国海鲜消费量方面,中国也是一骑绝尘,遥遥领先其他国家。人口与中国相当的印度,每年的海鲜消费量只有中国的十三分之一。而人口约是中国四分之一的美国,海鲜消费量只有我们的九分之一。

预计到2026年我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将达到23千克,占总消费量的比重将达到36%左右,海鲜市场正在迎来黄金期。预计到 2030 年,千禧年后新生一代的消费习惯与中产阶级的迅速崛起成为推动海鲜产品消费的中坚。

未来10年,中国水产品供给与需求基本平衡,消费增速略快于生产增速,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人工成本刚性增长等因素趋动下,市场价格总体将呈稳中有涨态势,价格年均涨幅在5%之内。

海鲜水产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海鲜水产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海鲜水产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

欲了解更多关于海鲜水产行业的市场数据及未来行业投资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海鲜水产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关键词:

你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