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资讯丨互联网+教育时代来临 我国互联网+教育行业发展前景如何?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发展分析2023

来源: 人民日报 互联网 2023-05-09 10:15:50

发展“互联网+教育”至关重要,围绕于此的技术模式创新方兴未艾。但随着产业快速发展,应用快速扩大,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要将技术用好,释放更多效益,还需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互联网+教育”铺好路。业界人士认为,既要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也要避免“一刀切”式的监管对新技术新应用造成影响。以学习类App等教育信息化应用为例,建议通过建立“黑名单”制度等方式,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注重服务,推动行业健康发展,让更多师生享受到教育信息化带来的“红利”。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线教育正快速崛起,并成为国家多元化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小学生、大学生还是职业人士,都可以通过在线教育平台获得高质量的学习服务。同时,在线教育产品也在持续创新,既包括K12学科教育,也包括线上技能培训,使得在线教育在多元化学习的需求方面具备了先天优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教育数字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广大教育工作者更要以“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教育资源要素共享,为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分析:


(相关资料图)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教育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变革契机,数字技术可以为教育创新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应用环境,促进我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互联网+教育”实践持续优化的背景下,通过虚拟化与云计算提升教育信息化系统的敏捷性与可用性已经成为显著的趋势,教育云市场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

数字化转型是世界范围内教育变革的重要载体和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强调要推进教育数字化。教育数字化关键在于“化”,也就是在数字时代对教育进行系统性变革,构建新型的教育生态。通过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的创新,逐步实现流程再造、结构重组和文化重构。高校要在深化数字化改革的新征程中,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以教育数字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

“互联网+”为教育赋能

课程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要素,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件。课程内容决定育人的方向,课程质量决定育人的质量。在数字化变革的大背景下,传统的课程样态以及教学资源形态向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互联网+教育,是互联网科技与教育领域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互联网+教育是国家战略“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先锋和新锐,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表现,也是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有力引擎。发展“互联网+教育”至关重要,围绕于此的技术模式创新方兴未艾。但随着产业快速发展,应用快速扩大,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要将技术用好,释放更多效益,还需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未来的教学场景中,技术将可以承担更多知识传授方面的工作,教师的重心更多转向能力培养、素养培育、心理干预、人格塑造等方面。教师的能力标准将重新定义,教师的职业要求将全面更新,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云计算的兴起和发展,再加上近年来智能设备的应用,智慧教育、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智慧课堂等新鲜的名词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在科技的大潮中,传统的教育模式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在物联网、云计算、无线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催动下,新时代的教育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新形态,智慧教育的时代已经到来。

我国教育信息化正迈入智能化阶段,互联网、大数据、AI等前沿科技加速推动云教育的发展。未来将出一批专注于云教育行业细分领域的龙头企回顾线下教育的发展历程,先后历经萌芽发展、政策资本扶持、深耕细分领域的三大阶段。预计云教育将在未来3-5年时间内走向深耕细分领域的阶段。随着云教育的模式逐步被大众所熟悉,投资者不再对“免费”、“流量”、“纯线上”、“自适应”、“VR”、“人工智能”等商业和科技概念怀有过高期望,不再盲目跟投。

北京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北京市教委将教育数字化转型列为重点工作,采取一系列实招硬招探索创新,促进首都教育高质量发展。目前,北京高校、中小学校和教育研究机构等近3000个单位已实现100%接通互联网,建成以一库、六系统、N应用为框架的北京市教育大数据体系,打造了全市教育数据共享交换的“数字基础底座”。在此基础上,共汇聚57个教育业务系统、320张数据表、2.7万个数据要素,共计5.78亿条教育数据,为后续数据应用打下基础。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李奕介绍,以场景驱动支撑综合改革,目前已统筹建设了教育公共服务、教育公共管理、教育公共资源“三大平台”。比如,通过“互联网+”校园安全管理平台,可实现视频监控互联互通、安全工作闭环管理;通过“掌上督导”平台,督导人员可实时将督导数据上传平台,以数字化促进督导业务流程再造。  数字化转型还能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北京市教委上线“中小学教师开放型在线研修管理服务平台”,集结了北京中小学特级校长、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超过4200人,可供通州、密云、延庆、门头沟4个区1.7万余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使用。“先到‘名师直播’讲堂观摩,确定个人课堂实践前的问题和需求,再进入‘一对一研修模块’请专家指导,这是传统一对多培训无法比拟的。”延庆区十一中学青年教师赵秀娟说。

教育信息化作为重要的引擎和驱动力,已经成为影响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网络学习资源发达的未来社会,教师能否有效地获取、评价和利用所需要的教育信息,成为未来教师必不可少的素养之一。近年来,北京市教委持续加强顶层设计,设计了北京教育信息化总体框架图,在基础环境、教育大数据、应用场景和标准规范等方面推出一系列举措。到2025年,北京市数字教育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作用将更加凸显,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欲了解更多关于互联网教育行业的市场数据及未来行业投资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

关键词:

你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