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以及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目前,智慧农业中大多数环境参数如温室内温度、湿度、CO2浓度、土壤温度、叶面湿度及光照度等都是通过物理传感器实时采集,温湿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营养元素传感器等是目前智慧农业中几种最常用的传感器。
(资料图)
温湿度传感器:是目前智慧农业中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类传感器,广泛用于温室大棚、土壤、露天环境、植物叶面、粮食及蔬菜水果储藏等过程中的温湿度监测。其中空气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农业环境中空气的温湿度,通常安装在温室大棚或畜禽舍中空气流通的遮阳处。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在作物根部土壤中,安装时根据作物的不同根系深度情况确定传感器埋土深度,每大棚或温室长度通常安装2-4个不等,用以检测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土壤温度、水分含量及变动情况,便于及时和适量浇灌。
光照度传感器:光照度是指物体被照明面上单位面积得到的光通量。智慧农业中的光照度传感器普遍采用对弱光也具有较高灵敏度的硅兰光伏探测器,具有便于安装、防水性能好、测量范围宽、传输距离远等特点,尤其适用于农业温室大棚,用来检测作物生长所需的光照强度是否达到作物的最佳生长状况,以决定是否需要补光或遮阳。
气体传感器:目前应用最多的是CO2含量传感器和NH3含量传感器。通过检测温室、大棚及畜禽舍中的CO2含量,来决定是否需要增施化肥或者是通风换气。NH3含量传感器用于检测畜禽舍环境中的NH3含量,以决定是否需要清除粪便和通风换气。
营养元素传感器:一般用于无土栽培环境所调配的营养液中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检测,也可以用于普通温室、大棚中的土壤营养元素含量检测,以决定是否需要施肥。
在农业物联网体系中,传感器的作用尤为显著,传感器是农业物联网中想要获得实时显得的终端设备。物联网依托于传感器感知到每个物体的情况、行动等数据。
在果蔬水稻的种植方面,传感器能够准确的检测指定区域内的的温湿度、土壤温湿度、CO2浓度、土壤PH值和光照强度等稻田种植环境信息,为水稻、果蔬环境监测系统提供了优良的数据统计和有效的解决办法。这种长期以来的有效数据有助于相关部门做出一些经验数据统计,方便以后的种植生产。鑫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出的土壤温湿度传感器,运用RFID技术,完成了对土壤温湿度的实时监测,对水稻种植提供了强有力地监控条件。
在设施园艺方面,可以针对不同的花草、树木,选用不同的传感器,分别收集各种不同产业的土壤温度、湿度、PH值、CO2浓度、雨水量、空气湿度、气压、光照强度等影响作物生长的因素,为日后的设施园艺种环境的精准调控提供了强有力地科学数据。
在畜牧饲养方面,我们通常可以应用不同传感器来收集畜禽饲养环境参数以及动物的行动特征和健康情况等信息,以便我们长时间观察和统计哪种环境条件对动物的饲养比较有利。饲养人员可以经过对这些传感器收集到的信息分析后得到最佳的有利于饲养的参数。
在水产养殖方面,传感器能够监测水温、溶解氧、水的PH值等对水鱼类生长环境影响较大的环境参数,并且收集这些参数值。为以后的养殖提供更有利的科学依据。
在粮食储藏方面,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粮仓内温度过高有引起火灾的可能性,此时制冷机就会启动来降低粮仓内的温度。仓库内湿度较大会有引起粮食发霉的可能性,此时鼓风机就会运转,使空气流通来降低环境湿度。总之,这些操作都是为了确保最佳的储藏环境,以达到最好的保鲜作用。
在冷链物流方面,温度传感器能够有效的监测冷藏库内的温度,不至于使库内温度过高导致食品损坏。
图表:2020-2022年智慧农业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研究院
根据中研研究院《2023-2028年智慧农业行业竞争格局及“十四五”企业投资战略研究报告》分析得知,目前,我国智慧农业依旧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得益于社会环境的支持以及技术的不断提升,我国智慧农业行业正在不断发展,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2年中国智慧农业行业市场规模达到653亿元,同比增长8.1%。
“十四五”时期将重点完善农村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技术推广应用,让广大农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规划围绕数字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在三方面作出部署:
——建强基础设施。规划提出推动农村千兆光网、5G、移动物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提升农村宽带网络水平,推动农业生产加工和农村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发展智慧农业。规划提出建立和推广应用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建设一批数字田园、数字灌区和智慧农牧渔场。
——建设数字乡村。规划提出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乡村数字惠民便民服务体系,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农村基层延伸,促进农村教育、医疗、文化与数字化结合,提升乡村治理和服务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我国农业的基本现状是“大国小农”,农业产业发展仍然受限于农业从业人员匮乏、年龄老化、农业用地减少等问题,利用高新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发展智慧农业,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是当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以农业信息化和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智慧农业”应运而生。
智慧农业是以信息和知识为核心要素,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跨界融合,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精准投入、个性化服务的全新农业生产方式,是农业信息化发展从数字化到网络化再到智能化的高级阶段。
整体而言,对比全球市场,我国智慧农业起步较晚,农业机械化、作业智能化程度远低于其他领先国家,依旧处于成长初期,市场空间广阔。得益于我国全方位政策红利支持,财政投入不断增加推动智慧农业市场快速发展,地域之间普及水平有所差异,市场竞争格局分散,但细分市场稳步发展。
目前我国智慧农业的研究及开发已初具规模,标准化技术和应用过程也相对较为成熟,但是由于农业物联网架构下的智慧农业在我国运行时间比较晚,尚处于以示范项目引导的成长初期。我国在智慧农业领域基本形成一套从国家顶层设计到地方落实执行,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技术推广应用、社会化服务的完整政策体系,引导上下联动、多方参与、协同合作促进智慧农业快速发展。
从长期的角度来看,智慧农业是解决我国人口与土地矛盾的重要路径,根据国家战略规划,我国2025年农业数字经济占农业增加值比例要从2021年的7.3%达到15%,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进展,203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财政投入不断增加推进行业快速发展,市场空间广阔。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