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套行业市场分析报告:大起大落过后手套还有市场吗?
在创造历史巅峰的2021年之后,手套企业2022年的日子进入了供大于求、产能过剩的下行期。其中,国内手套“三巨头”——英科医疗、蓝帆医疗、中红医疗的业绩更是从暴涨直接转入暴跌。
【资料图】
近期,国内的手套巨头们纷纷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共同的特征是为:营收、利润较2021年出现大比例下滑。例如,英科医疗预计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亿元-6.5亿元,同比下降超90%;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约4.1亿元-5.33亿元,同比下降超90%。
据了解,一次性手套可用于医疗手术、医疗检查、医疗护理、食品加工、电子工业、日常家用护理等领域,这些领域的需求将直接决定着行业的发展。
一次性手套诞生于19世纪90年代,其最初的使用场景为医用手术室。1899年,约瑟夫·布拉德古德医生(Joseph Bloodgood)发表文章,通过列举了450例疝气手术,证明戴手套后手术感染几乎下降100%,由此,医疗人员佩戴手套成为惯例。
一个世纪后,也就是在上世纪末到2010年,国内开始集中出现大型的手套生产企业,当前的英科医疗、蓝帆医疗、中红医疗也是在那个时期入局的。
受疫情影响,防护手套市场曾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丰厚的利润不仅驱使业内企业扩建增产,同时还吸引了大量业外公司的扎堆涌入,防护手套行业规模随之急剧扩张。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需求回归常态化,供求关系的转变让一次性防护手套产品价格明显回落,行业步入周期性调整阶段。
手套行业市场深度分析
疫情前,除了英科医疗,全球一次性手套主要厂商集中在马来西亚,有顶级手套集团、贺特佳控股、科山橡胶工业等,全球前五大厂商占有市场份额(CR5)超过33%。以往的乳胶手套和丁腈手套的主要生产商集中在马来西亚,PVC手套的供应商基本在中国。
在新冠疫情之前,手套是不那么起眼的行业。医疗检查与外科手术是最需要手套的地方,除了医用,工业生产、食品加工、汽修机修与精密仪器加工、交通运输等行业也会用到手套。但由于疫情的出现,防护压力下,手套的需求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暴增。并且,这种“暴增”,体现为量价齐升。
需求方面,研究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在疫情期间的报告预计,全球一次性手套销量将由2019年0.53万亿只增至2025年1.29万亿只(复合增速15.9%) 。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手套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分析:
凭风起也意味着随风落,随着疫情进入后期,手套价格出现了大幅度下跌。疫情之前,我国丁腈手套整体价格相对稳定,2017-2019年丁腈手套产品价格处于稳定上涨的态势,从0.147元/只上涨至0.185元/只,年均涨幅为6.4%。疫情后,2020年上半年均价涨到了0.69元/只,涨幅达到272%;而到了2022年,丁腈手套均价已经跌到了0.26元/只。
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2年前两个月中国一次性手套出口金额合计41.56亿元。与2022年4季度前两个月51.84亿元相比。减少10.28亿元,减少比例19.83%。2022年前两月手套出口合计286.47亿支。与2021年前两月出口总量396.56亿支相比减少110.09亿支。减少比例27.76%。
当前,国内人均医用手套使用量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在国内人均年度医用手套使用量仅为9只之际,全球拥有最多人均使用量的荷兰已经可以达到每人每年317只。35倍的差距之下,增量不容小觑。
一般情况下,因医疗级健康防护手套主要面向大众所必需的医疗消费,其周期性特点不明显,但近年来诸如流感、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症等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医疗级健康防护手套的爆发性需求时有出现,尤其新冠病毒疫情爆发以来,短期出现了医疗级健康防护手套产能利用率无法满足全球的市场需求的状况,但随着市场的自身调节,目前已逐步回到常态。
不同于大多数人的认知,一次性手套的生产并非简单的低端制造业。在技术进步和装备升级的推动下,手套行业已成为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且随着行业标准的提升,生产技术和工艺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全球疫情已有放缓趋势,但业内普遍对一次性手套的市场前景依旧保持乐观。
如果企业想抓住机遇,并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发挥最佳作用,那么我们推荐您阅读我们的报告。我们的报告包含大量的数据、深入分析、专业方法和价值洞察,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趋势、风险和机遇。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正确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获得领先优势。
想要了解更多手套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3-2028年手套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报告对国际、国内手套行业市场发展状况、关联行业发展状况、行业竞争状况、优势企业发展状况、消费现状以及行业营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总结中国手套行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的各方面因素,对中国手套行业的发展趋势给予了细致和审慎的预测论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