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微资讯!全球食糖价格正开启狂飙模式 糖供需缺口正在扩大 糖料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价值评估咨询报告
近一段时间以来,全球食糖价格正开启“狂飙”模式。
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最新公布的供需数据,全球糖供需缺口将进一步扩大至593万吨,库存消费比预计进一步下调3.78%,纽约期货交易所数据也显示,食糖价格上涨2.2%至每磅(1磅约合0.45千克)23.46美分,涨幅扩大至6年来新高。
白糖不仅是食品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原料,同时也是许多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其价格波动影响不可谓不大。如今,全球糖供需缺口正在扩大,影响的不仅仅是糖业,还有世界各国社会民生的方方面面。
(资料图片)
业界人士认为,世界第一产糖大国——印度近期的表态是导致这一轮糖价上涨的直接原因。印度食品部长此前表示,印度可能不会在9月之前增加食糖出口。
考虑到印度从去年就开始实行的食糖出口限制,印度食品部长此言并不令人意外,不过印度此番明确的官方表态还是在全球范围内加剧了对食糖供应不足的恐慌。
与此同时,南亚另一个区域大国巴基斯坦的食糖供应也较为乏力,主要原因是巴基斯坦政府为了保证本土生产的糖去往各省的配额,对本国的糖出口也有一定限制。
当地时间4月2日,印度北方邦密鲁特市,一名杂货店店主为顾客称糖。
近期,世界各地对巴西甘蔗糖产量的关注度有所提升,希望巴西的糖能成为缓解全球糖业市场紧张的关键。巴西蔗糖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16日,巴西主产区累计产糖3358.3万吨,同比增长4.74%,用于生产糖的甘蔗比例增长至45.93%,出现逆势增长。
然而,考虑到该国港口的运力有限,加之巴西的下一个榨季要等到6月份,因此短期内指望通过巴西产糖来抑制国际糖价的上涨恐怕不太现实。
糖价的上涨除了和几个产糖大国的生产、出口情况相关外,也和国际大宗市场密切相关。例如,国际石油价格近期的上涨对食糖生产产生了不利影响。
经济学家分析认为,油价持续上升,企业将寻求使用更多其他燃料,这很可能促使印度等产糖大国将更多甘蔗糖用于生产乙醇,糖的价格也会因为供应量的变化而被抬升。
糖供需缺口扩大已经对全球不同产业及市场产生多方面影响,涉及世界各国经济社会的不同领域。
短期来看,对于糖消费者和食品加工行业来说,糖价格上涨可能会增加生产成本,并可能对食品价格和消费者购买习惯产生影响。具体而言,与糖密切相关的下游饮料、茶饮、食品的价格可能随糖价上升水涨船高。
考虑到原料供应对生产的影响,以及消费者习惯因价格波动而出现的变化,食品和饮料加工行业可能需要调整配方、寻找替代品或调整价格,以应对全球糖市场的现状。
同样重要的是,对于糖产量增加的国家来说,这可能会带来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而对于糖产量减少的国家来说,可能会面临糖产业的困境,包括农民收入下降、就业减少等问题,对于印度、巴基斯坦等正着力于经济发展的南亚国家而言,这无疑是一种挑战。
总体来说,世界范围内的“糖缺”将在一段时间内对糖市场、糖生产国家以及下游食品加工行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需要利益相关各方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并做出相应的战略调整。
其中,印度、巴西、巴基斯坦等产糖大国更需要制定计划来应对糖价上涨所带来的挑战,因为这关乎上述国家的农民收入以及民众消费,也会因此影响各国政府刺激经济的总体方向。
随着糖料产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糖料产业出现新的重大产业技术问题,一是甘蔗全程机械化特别是收获机械化发展缓慢,糖料蔗生产人工成本高,产业竞争力下降;二是甜菜产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子占有率低,国外种业公司占据了甜菜种子市场,严重影响了我国糖料产业的发展安全。
针对我国糖料产业出现的新的重大产业技术问题攻关工作,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跃彬表示,“十四五”期间,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将根据加快科技创新、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要求,聚焦甘蔗糖料全程机械化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甜菜种子产业化两个重大课题,总体策划,系统设计,推进体系岗位科学家和试验站的协同配合,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解决“卡脖子”问题。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虽然当前国内外糖价倒挂,但今年1—2月从我国食糖进口总量稳中有增。进口量增加有利于保证国内糖市供应,新榨季国内主产区甘蔗种植顺利,种植面积保持稳定,利于糖价长期平稳运行。
今年1—2月我国累计进口食糖88万吨,同比增加6.32万吨,增幅7.74%。其中,今年1月我国进口食糖57万吨,同比增加15.92万吨,增幅38.75%;2月进口食糖31万吨,同比减少9.6万吨,降幅23.65%。此外,截至今年2月,2022/2023榨季我国累计进口食糖265.13万吨,同比增加0.48万吨,增幅0.18%。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糖料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价值评估咨询报告》显示:
糖料,一种粮食作物。主要有甘蔗、甜菜以及糖用高粱等。我国北方以甜菜为主,南方以甘蔗为主。甜菜南扩、甘蔗北移的趋势在加强。这类作物加工后的副产品,可分别作为酒精、造纸、纤维等工业原料或家畜饲料。
糖料作物对自然条件要求严格,气候、雨量、土质适宜就能高产;反之,产量就会下降。因此,因地制宜、适当集中地发展,就可少占耕地,以较少的消耗生产更多的糖料作物。2021年,中国糖料种植面积146万公顷。
目前,我国食糖消费以工业消费为主,用于食品加工等行业的食糖工业消费占比为64%;用于居民和餐饮行业直接食用等领域的食糖民用消费占比为36%,其中白砂糖用量占比为27%,绵白糖用量占比为9%。
我国是糖业大国,年产糖1000万吨左右,年食糖消费量1500万吨左右,需要进口来补充。从自我保障能力分析,10年来我国食糖自给率最高接近100%,最低不足60%,近几年处于70%“保供稳价”安全线附近。
糖料产业现状趋势分析及产业发展前景
我国是重要的食糖生产国和消费国,糖料种植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产量和产值仅次于粮食、油料、棉花,居第四位。我国是世界上用甘蔗制糖最早的国家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用甜菜制糖是近几十年才开始的。
数据显示,中国甘蔗种植面积近两年持续增加,由2015年的1353.38千公顷增长到2020年的1476.18千公顷,同比2020年增长5.32%,说明我国甘蔗产业和甘蔗下游产业对甘蔗的需求量变大,甘蔗产业未来发展可观。
目前,我国糖料主产区尤其是广西地区天气条件利于新季甘蔗生长,从广西地区土壤墒情来看,全区农田墒情大部适宜,少部不足至干旱。近3周时间,广西天气以多云为主,产区农民正在加快甘蔗、木薯等农作物的种植进度,已播种的春植蔗也得到了及时查苗与补苗管理。
综合分析,广西新季甘蔗的整体生产形势是农民种植积极、面积稳定,前期部分地区有少许干旱,当前产区开始有降雨,更有利于甘蔗的出苗和生长。
地处祖国西南的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和食糖产量连续多个榨季占全国60%左右。多年来,广西坚持打好种业“翻身仗”,促进糖料蔗种子不断更新换代。我国自主培育的桂糖系列品种的“开花结果”。
桂糖42号、桂糖44号、桂糖46号、桂糖49号、桂糖55号、桂糖60号等桂系甘蔗品种,在高产、高糖、早熟、强宿根、抗病、抗倒伏等6项性能指标上,均优于原来多个进口品种。
同时,桂糖44号还凭借其耐机收的强宿根性,成为全国最适于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甘蔗品种,桂糖42号更是以其突出的抗倒和耐旱能力连续多年成为广西和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糖料蔗品种。
全国糖料高质量发展推进落实会强调,要加强良种良法推广应用,加快推进糖料生产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集团化,切实提升糖料产业效益和竞争力,保障国家食糖有效供给。到2025年全国糖料种植面积力争稳定在2500万亩,食糖产量稳定在1100万吨。
针对我国糖料产业出现的新的重大产业技术问题攻关工作,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跃彬表示,“十四五”期间,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将根据加快科技创新、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要求,聚焦甘蔗糖料全程机械化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甜菜种子产业化两个重大课题,总体策划,系统设计,推进体系岗位科学家和试验站的协同配合,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解决“卡脖子”问题。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糖料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价值评估咨询报告》。报告对行业相关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洞察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评估行业投资价值、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行业投资决策者和企业经营者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