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本土以外首个 上海签了 特斯拉放大招 2023年中国储能行业全景调研分析报告
9日,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项目签约仪式在上海正式举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与特斯拉公司在现场签约。
美国本土以外首个,计划2024年第二季度投产
【资料图】
据悉,这将是继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上海超级工厂之后,特斯拉在中国建设的第二大工厂,同时也是该公司在美国本土以外的首个储能超级工厂项目。
据了解,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将规划生产特斯拉超大型商用储能电池(Megapack),初期规划年产商用储能电池可达1万台,储能规模近40GWh,产品提供范围覆盖全球市场。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项目计划于2023年第三季度开工,2024年第二季度投产。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庄木弟表示,“五年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项目创造了全球瞩目的‘上海服务、临港速度’,助力上海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高地;今天,我们又将见证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项目的落地签约,这必将成为推动上海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力量”。
据悉,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已在“风-光-氢-电-制-储-用”产业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布局。未来,临港新片区将围绕新能源及储能产业编制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完善产业政策,通过优化产业体系、举办“中国储能大会”等重大活动,推动技术自主创新、提升新能源装备技术水平、加快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集聚,将临港新片区打造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新能源和储能的产业集群新高地。
据了解,可再生能源的未来有赖于大规模储能。特斯拉超大型商用储能电池可以支持千兆瓦时规模的低成本、高密度公用事业项目,灵活性是该电池的一大特点。它能随时与电池模块、逆变器和温度系统集成安装,帮助电网更加稳定、可持续。
多家新能源巨头正加码储能赛道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日前在2022年业绩说明会上表示,自2018年,宁德时代开始耕耘海外储能市场,在2021年已配套多个大型光伏储能项目;2022年,新推出具备高充放电效率、长寿命、高集成、高安全及针对全气候场景的EnerC等产品。
获得ULSolution最新版电芯、电柜、集装箱层级全系列UL9540A测试报告认证,且快速配套大量储能项目;截至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已供货超百个储能项目,覆盖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与Tesla、Fluence、Wärtsilä、Flexgen、Sungrow、ENEL、Primergy、Broad Reach Power、Gresham House、Brookfield等合作伙伴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
亿纬锂能此前发布了全新一代储能电池LF560K。据介绍,LF560K电池采用超大电池CTT(CelltoTWh)技术,即面向TWh级别储能规模的电芯创新技术,可实现电芯及系统层级的成本双降,预计在2024年第二季度开启全球交付。亿纬锂能规划,到2025年将实现电力储能100GWh产能规模。
中银证券预计,2023年,全球储能电池需求量将达到260GWh,到2025年将增长至625GWh,年均复合增速将达54.9%。
储能产业发展情况如何?
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节能减排和能源转型。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风电、光伏发电发展迅速,国家能源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 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超过 1 亿千瓦,其中风电新增 4757 万千瓦,光伏发电新增 5297 万千瓦。
风电、光伏发电体量的增长、氢能源储运难度大,电池行业面临新的环保要求……
这些都对储能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中,还重点提到了推动储能规模化发展,支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由此可见,储能材料的发展对能源结构的调整意义重大。
随着光伏、风电占比的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的供需均面临强不确定性。供需平衡机理将向概率化、多区域、多主体的源网荷储的平衡模式转变。
在碳达峰期,主要依靠灵活的火电、抽蓄等储能提供调节能力,支撑大规模风电光伏并网消纳,抽蓄与电化学储能快速发展。在碳中和期,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具备主动支撑能力,但是退役煤电机组仍保留一定容量,保障安全备用,多尺度多技术类型的储能体系与共享模式,全面形成各种低碳多元灵活性资源体系。
2023年中国储能行业全景调研分析
根据《抽水蓄能产业发展报告2021》,“十四五”期间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数量将超过200个,已建和在建规模将跃升至亿千瓦级,预计到2025年我国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将达到6200万千瓦,这相当于近3个三峡电站的总装机容量。
新型储能方面,国家能源局科技司有关负责人介绍,预计到2025年末装机规模将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年均增长50%以上,有效支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
尽管市场前景广阔,但储能的发展规模和质量还有很大挖潜空间——技术研发还需发力。尽管我国在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方面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钠离子电池储能、飞轮储能等其他新型储能技术,尚处于应用示范阶段或大规模应用起步阶段。
专家认为,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要在高安全、低成本、高可靠、长寿命等方面取得进步,并且做到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
储能领域专家表示,2022年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和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同时储能的政策、价格机制、市场环境不断改善,促进了中国储能技术与产业的高速发展。
随着“双碳”战略下储能需求的扩大,储能技术性能与成本的持续改善,加以政策支持,2023年中国储能将迎来又一个高速发展的一年。预计“十四五”时期,新型储能将持续高速发展,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55%-70%,市场规模将会屡创新高。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3-2027年中国储能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分析:
“十三五”以来,我国新型储能实现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渡,实现了实质性进步。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创新取得长足进步,2021年底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超过400万千瓦,“新能源+储能”、常规火电配置储能、智能微电网等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商业模式逐步拓展,国家和地方层面政策机制不断完善,对能源转型的支撑作用初步显现。
截至2022年底,中国已投运的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达5940万千瓦,同比增长37%。其中,抽水蓄能占据最大比重,累计装机达4610万千瓦;新型储能继续保持高增长,累计装机规模首次突破1000万千瓦,超过2021年同期的2倍,达到1270万千瓦。
随着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占比不断提升,与新能源发展紧密相关的储能技术和产业也备受关注。截至2023年初,全国已有26个省市规划了“十四五”时期新型储能的装机目标,总规模接近6700万千瓦。
而国内2022年单年新增规划在建的新型储能项目规模达到10180万千瓦/25920万千瓦时,并且大部分项目都将在近1至2年内完工并网,规模数字已远超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设置的2025年实现3000万千瓦装机的目标。
此外,为贯彻落实《“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陕西、山东、浙江、河北、四川成都、安徽、广西、湖南、青海、河南等10省市先后布局新型储能示范项目216个,规模合计2220万千瓦/5380万千瓦时。
想要了解更多储能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3-2027年中国储能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报告对中国储能及各子行业的发展状况、上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市场供需形势、应用情况与技术等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中国储能行业发展状况和特点,以及中国储能行业将面临的挑战、企业的发展策略等。
报告还对全球的储能行业发展态势作了详细分析,并对储能行业进行了趋向研判,是储能项目建设、产品制造企业,科研、投资机构等单位准确了解目前储能业发展动态,把握企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