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热议:中国钢制车轮行业市场调查分析及发展前景展望报告2023
长期以来,钢制车轮在汽车车轮中占主导地位。钢制车轮在低成本和安全性方面较铝合金车轮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目前的载重汽车车轮大部分是钢材制造的。钢制车轮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钢材的加工成型性能和制造工艺决定了钢轮难以做到铝合金车轮那样的结构和外形多样化。同时,钢车轮质量大,制造和使用钢车轮消耗的能量都比铝制车轮大得多。自上世纪80年代起,钢轮的市场份额逐步减小,被铝合金所代替。
(资料图)
钢制车轮行业市场调查分析
钢制车轮主要是应用在工程机械车辆、农林专用车辆、卡车以及农用运输车辆等各类商用车领域。但是汽车钢车轮具有产品重、耗油量大,精度不高等缺点,在各国政府对节能、环保、安全的要求日益提高的情况下,汽车钢车轮在卡车等领域也面临着铝合金车辆以及其他材料车轮的替代威胁。但是这也使得汽车钢车轮生产企业不断的改进技术,提高产品性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汽车钢车轮行业的发展。
2020年—2022年,全球汽车产量从7765万辆上升到8502万辆。全球钢制车轮总需求量有所上升。2022年全球车轮总需求量达到4.8亿只,钢制车轮占比27%,其中钢制车轮需求量占1.3亿只。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钢制车轮行业市场调查分析及发展前景展望报告》分析:
我国钢制车轮产业分布的区域性比较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各省及汽车集团集中的省份,西北地区较少,该区域分布有利于整车的配套及出口运输。
我国钢制车轮生产行业集中度高,行业产能主要集中在金固股份、兴民钢圈、日上轮毂、正兴车轮(未公开具体产销数据,产销规模在千万级别)、一汽富维等企业手中,未来行业格局发生巨变的可能性较小,行业生产供给将继续维持当前态势。
国内乘用车的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广州地区、东北地区和重庆地区。乘用车钢制车轮的单个价值较低,不利于长途运输。同时,由于乘用车钢制车轮行业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因此而阻碍了民间资本的大规模进入。目前国内乘用车钢轮生产企业的小规模和小批量生产与国际车轮制造商的大规模和大批量生产形成显明的对比,生产效率存在巨大的差异。
在国内,公司是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广汽本田、广汽丰田、捷豹路虎等合资品牌,以及上汽乘用车、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吉利汽车等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的供应商,同时配套中国重汽、宇通客车、集瑞联合卡车、北奔重卡等商用车企业;在海外,公司产品远销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是美国通用、德国大众、德国戴姆勒等全球供应商。
从局部区域和从长期趋势看,国内乘用车钢轮行业不仅在生产能力,而且在质量、技术和装备条件方面,很快将不能满足国内乘用车整车的发展,具体表现在:生产能力的局限性。
长期以来,钢制车轮在汽车车轮中占主导地位。钢制车轮在低成本和安全性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因此,目前的载重汽车车轮大部分是钢材制造的。但传统钢制车轮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钢材的加工成型性能和制造工艺决定了钢轮难以做到结构和外形的多样化。同时,钢车轮质量大,制造和使用钢车轮消耗的能量都较高。
中国铝车轮出口自2005年超过德国以来,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位。来自海关的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中国铝车轮出口量为87.6万吨,同比下降9%;出口额达48.2亿美元,同比增长1.9%。
钢制车轮行业发展前景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现有500余家车轮企业,其中钢车轮企业和铝车轮企业各占一半,但是出口85%以上为铝车轮。国外的高附加值车轮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带来从材料配比到加工设备、工艺流程,再到生产管理整个链条的变革。如果中国企业不能及时跟上转型升级的步伐,不仅在出口市场可能难以为继,而且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也会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铝车轮生产国,铝车轮也一直是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的重要品类。如今,中国铝车轮企业“走出去”正在经历从偏重“冲量”,到“质”、“量”齐升的转型期。
就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综合考虑钢制车轮制造厂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发展以及钢制原料、铝制原料的成本差异,这要求汽车行业重新对钢制车轮和铝制车轮的市场价值重新进行评估。
想要了解更多钢制车轮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钢制车轮行业市场调查分析及发展前景展望报告》。报告根据钢制车轮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中国钢制车轮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标杆企业、发展趋势、机会风险、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我国钢制车轮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钢制车轮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前景作出审慎分析与预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