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视讯!宁德时代推动电池储能在美国落地 全球储能项目强劲增长 新型储能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报告

来源: 中研普华集团、央视财经、中研网 2023-03-28 18:03:10

3月27日报道,宁德时代宣布,与HGP公司达成450MWh电池储能项目供货协议,双方还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推动高达5GWh公用事业级和分布式储能项目的落地,以满足美国德克萨斯州对可再生能源能源日益增长的需求。


(相关资料图)

HGP是一家领先的能源基础设施和储能资源开发商,总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拥有数十年部署电网投资级储能资产的市场经验。

中金公司认为,全球储能项目新增态势强劲,2023年储能需求增长具备高确定性。当前德国、美国加州的平均峰谷价差分别达到194欧元/MWh(约合1.4元/度)和78美元/MWh(约合0.5元/度),极端电价产生最大日内价差,储能盈利空间有望提升。看好高壁垒的电池、逆变器、热管理、消防设备以及EPC环节的业绩高增长。

公司方面主要包括:祥鑫科技:公司已与宁德时代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深在电池Pack箱体领域结构件的合作。申菱环境:公司在储能温控领域布局了风冷储能温控设备、液冷温控产品等。

随着光伏、风电占比的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的供需均面临强不确定性。供需平衡机理将向概率化、多区域、多主体的源网荷储的平衡模式转变。在碳达峰期,主要依靠灵活的火电、抽蓄等储能提供调节能力,支撑大规模风电光伏并网消纳,抽蓄与电化学储能快速发展。

储能本身不是新兴的技术,但从产业角度来说却是刚刚出现,正处在起步阶段。在缺乏为储能付费机制的前提下,储能产业的商业化模式尚未成形。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2023-2028年新型储能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显示:

新型储能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报告

“十三五”以来,我国新型储能实现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渡,实现了实质性进步。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创新取得长足进步,2021年底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超过400万千瓦,“新能源+储能”。

常规火电配置储能、智能微电网等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商业模式逐步拓展,国家和地方层面政策机制不断完善,对能源转型的支撑作用初步显现。

截至2022年底,中国已投运的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达5940万千瓦,同比增长37%。其中,抽水蓄能占据最大比重,累计装机达4610万千瓦;新型储能继续保持高增长,累计装机规模首次突破1000万千瓦,超过2021年同期的2倍,达到1270万千瓦。

随着我国户用光伏装机的增加,以及中低端电动汽车的推广,尤其是在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北部、安徽北部等光照资源丰富的平原地区,“户用光伏+电动汽车”的组合模式将更早走向成熟,这里将是国内家庭储能率先成熟的地方,进而形成“户用光伏+家庭储能+电动汽车”的闭环模式。

湖南省建立“新能源+储能”机制,力争到2023年建成电化学储能电站150万千瓦时以上。宁夏提出,新能源项目储能配置比例不低于10%、连续储能时长要达到2小时以上。

随着各地发电集团积极响应政策,可再生能源配置锂电储能项目急剧增多,同时欧美家庭储能市场保持持续高速增长态势,MW级集中式风光电站储能配套加速,刺激国内储能大幅出口。

我国家用储能锂电池出货量持续增长,截止2021年已达到5.5GWh,同比2020年增长83.3%。

新型储能行业发展潜力分析

目前,我国的储能市场以企业需求为主,鼓励政策持续加码,储能装机量提升,行业需求空间广阔。根据 CNESA,截至 22年3季度我国储能累计装机50.3GW,同比+36%,其中锂电累计 5.9GW,较21年底增长15%;全球2021年累计装机 209.4GW,同比+9.58%,其中锂电 23.2GW,同比+76%。

而国内的家用储能市场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不过,受到停电、阶梯电价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家用储能已经被引起重视,移动储能和户用储能的潜在市场需求正快速释放,可以预见到的是,未来将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新型储能行业规模化发展

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2022 年 1-11 月,国内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 65.46GW,累计 装机达到 372.02GW;国内风电累计新增装机 22.48GW,累计装机达到 350.96GW。其 中,太阳能发电、风电占国内总体电源装机规模比例分别达到 14.82%/13.98%,新能源累 计发电装机容量占比达到 28.8%。

在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过程中,要求电力供给结构从以化石能源发电为主体向新能源提 供可靠电力支撑转变,同时,系统形态由“源网荷”三要素向“源网荷储”四要素转变。

储能的多场景应用,既是短期支撑电力系统转型、维持运行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未来系 统实现完全脱碳的核心手段和“蓄水池”。

2023 年 1 月 6 日,国家能源局组织有关单位编制了《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 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结合“双碳”目标“两步走”安排,《蓝皮书(征 求意见稿)》提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以 2030 年、2045 年、2060 年为重要时间节点,分别 实现加速转型、总体形成、巩固完善。

其中,要求储能侧加速实现多场景多技术路线规模 化发展,并提升不同时间尺度下对电力系统的支撑能力,对系统的平衡调节能力逐步从日内,向日以上、乃至全周期扩张。

“双碳”目标的实现、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都要求储 能建设结合不同场景、不同时间尺度,加速商业化发展。

新型储能行业报告对中国新型储能行业的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市场供需形势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行业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技术环境等方面分析行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

还重点分析了重点企业的经营现状及发展格局,并对未来几年行业的发展趋向进行了专业的预判。

本报告同时揭示了新型储能市场潜在需求与潜在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政府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未来,新型储能行业发展前景如何?想了解关于更多行业专业分析,请点击《2023-2028年新型储能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关键词:

你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