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公路养护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覆盖水平较高

来源: 中研网 2023-03-21 11:04:51

"公路养护"就是对公路的保养与维护,保养侧重于从建成通车开始的全过程养护,维护侧重于对被破坏的部分进行修复。


【资料图】

为保持公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防止其使用质量下降,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所进行的作业。

公路建成通车后,因承受车轮的磨损和冲击,受到暴雨、洪水、风沙、冰雪、日晒、冰融等自然力的侵蚀和风化,以及人为的破坏和修建时遗留的某些缺陷,公路使用质量会逐渐降低。因此,公路建成通车后必须采取养护维修措施,并不断进行更新改善。公路养护必须及时修复损坏部分,否则将导致修复工程的投资加大,缩短公路的使用寿命,并给用路者造成损失。公路维修还必须注意进行紧急服务和抢修,保持公路畅通无阻。在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公路养护还要对原有技术标准过低的路段、构造物和沿线设施进行局部改善、更新和添建,以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1、日常养护

对公路各组成部分(包括附属设施)每年按需要进行频繁的日常作业,其目的是保持公路原有良好状态和服务水平。日常养护的作业项目主要有:路面及其他部分的清扫;轻微损坏的修补和设施的零星更换;割草和树枝修剪;冬季除雪除冰;以及为恢复偶尔中断的交通进行紧急处理。

2、定期养护

在公路使用期限内所进行的、可编制程序的、较大的养护作业。定期养护作业主要项目有:辅助设施的改进;路面磨耗层的更新或修复;路面标线、涵洞及附属设施的修复;金属桥的重新油漆等。

3、特别养护

把严重恶化的路况改善到原有状态的作业。特别养护作业项目有:加强和改建已破损的路面结构;修复已破坏的路基和涵洞;防治外部因素对公路的损害,如稳定边坡、防治坍方、添建挡土墙、改善排水设施、防治水毁、预防雪崩、砍伐树木等。

4、改善工程

对公路在新建或改建时遗留下的缺陷进行的改善作业。改善工程项目主要有:改善卡脖子路段,提高通行能力;校正路拱和超高,改善行车视距;调整交叉道和进入口,消除事故多发点,以策安全;采取防噪声措施;扩建和改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添建路旁休息区,以提高公路服务水平等。

由于公路既是国家基础设施又具有收费的特性,因此,必须经常保持公路的完整状态,及时修复损坏部分,保证行车安全、畅通、舒适,以提高运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养护工作的任何懈怠和疏忽,不仅会对道路及其设施本身造成潜在危害,也会对行车的驾乘人员构成严重生命威胁。

公路的养护维修作业还具有弥补原有路面强度不足的作用,这就是所谓的补强作用。补强不仅能增强原有路面的薄弱环節,还可以相对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从而满足公路日益增长的交通流量。

复原性是指经过养护维修后的路面应该能完全恢复路面原有的各项使用性能,也就是说其平整度、摩擦性能、承载能力、噪声等使用性能应满足公路安全、快速、舒适的基本要求,而不能因为道路的养护维修而有所下降。

养护维修作业必须是快速的,尽可能地减少对交通的干扰、缩短交通扰乱的时间。

鉴于公路业主单位管理人员有限,养护工艺技术日益复杂,其专业技术力量存在局限性的现状,随即产生了围绕高速公路养护所出现的除养护施工以外的设计、监理、技术咨询、检测等新兴业务。

由于高速公路养护项目相对新建项目来说工程规模较小,而对路况和病害熟悉的施工单位更有利于"对症下药"、保证养护质量等原因,目前国内许多省份的高速公路养护虽然引入了招投标机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所"走样",业主不希望施工单位每年频繁变动,因而施工队伍基本多为业主自己组建或业主的长期合作伙伴,养护国有单位长期垄断市场,养护施工的竞争机制还很难在养护市场中真正发挥作用。

在体制与市场夹缝中发展起来的一批民营企业,与管养路段的国有养护单位相比,具有负担小、技术更快、经营方式灵活等优势。这些民营企业业务性较强,一般拥有一种或数种比较成熟的养护技术和设备。并且为了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必然紧跟国际最新的养护技术潮流,针对国内市场研发有针对性的产品,且民营养护企业的出现,切入点多为预防性养护,这对于传统的养护市场是一种有益的补充。但目前的养护体制仍然是民营企业难以跨越的一道门槛。

由于养护体制改革进程缓慢,在许多地方,计划经济形式和地方保护色彩仍然明显,高速公路的养护也基本由各高速集团自己的养护公司所承揽。另外,目前公路管养单位对民营养护公司的不信任感还普遍存在。民营企业目前主要的市场,在技术要求较低、工作内容简单、规模小、进入门槛较低的日常养护维修保养领域,如绿化管护、路面保洁、沿线设施养护、路面病害修补等。

图表:2020-2022年中国公路养护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数据来源:交通运输部,中研普华研究院

根据中研研究院《2023-2028年公路养护行业市场调研与前景分析预测报告》分析得知,目前,中国公路网络已基本形成,大规模建设后必然带来繁重的养护任务,公路养护已由传统的"抢修时代"过渡到"全面养护时代"。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截至2022年末,公路养护里程535.01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比重约99.6%,接近100%,说明目前我国公路养护覆盖水平较高。

从近几年的发展方向来看,一些较新的养护技术都是由民营养护企业从国外引入国内的,发展趋势为养护快速化、对交通的的影响最小化;从环保的角度来看,部分技术也倾向于低碳、环保方向,就地再生的广泛应用就是最好的证明。

1、计划经济性强,市场经济性弱。

公路养护管理和生产均采用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即任务指令安排、经费按计划下达、人员计划调配、财务统一报账、单位事业性质、工资固定发放、奖金平均分配。虽然有些采用企业化管理,但也基本上流于表层上。在养护工人中,大锅饭、铁饭碗的观念根深蒂固。

2、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水平落后。

目前,养护行业绝大多数仍是养路工区养护模式,每个工区约30人左右,养护里程国首干线在2公里左右,县乡道在4公里左右,采用人工养护为主,机械设备简单、陈旧,养护手段落后,养护水平较低,一般的工区只会对公路作小修保养,扫扫路面、补补裂逢、清理沟渠等,公路的改建、大中修及水毁工程无法应付,竞争能力低。

3、员工素质低,富余人员包袱沉重。

公路养护一线人才大量缺乏;养路工冗员较多、且综合素质、技术能力参差不齐;大部分员工的改革意识不强;录用养路工乱招乱录的现象较突出。

4、不具备法人资格,没有经营资金。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公路养护工区为公路养护中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人主体,没有法人资格,不独立核算,也没有属于自己的产权,事企不分、职责不明,日常工作按照上级计划安排生产,拨多少钱做多少事,没有资金节余,更没有自有资金、流动资金,甚至没有银行账户。

5、没有竞争意识,缺乏危机感。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模式下,我国公路养护行业享受着原有体制的优越性,是事业单位性质,实行条条管理,公路是自己管,日常养护也是自己负责,没有人与之竞争,员工养成一切依赖上级,过着高枕无忧的"吃皇粮"生活。由于单位没有参与市场竞争,员工不知道市场竞争的概念,没有危机感。

6、对核心竞争力的认识出现误区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自拥有的资源,是处于核心地位的资源。一些地方的公路部门对核心竞争力的认识出现误区,把企业一般意义的资源认作核心竞争力,简单地认为公路养护单位的楼房建得漂亮点、豪华点、占地多一点就有竞争力,因此没有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更新机械设备和培养人才,形成技能与知识的结合。

关键词:

你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