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消息丨汽车传感器行业投资前景

来源: 中研网 2023-03-16 15:17:28

汽车传感器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以测量位置、压力、力矩、温度、角度、距离、加速度、空气流量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转换成电信号传输到汽车电子控制器。超声波雷达传感系统、车载影像监测系统、毫米波雷达探测系统属于汽车电子产品中的传感器类产品。汽车传感器是汽车的关键基础零部件,伴随着汽车销量的上升,汽车传感器的需求量随之上升;同时,智能汽车的快速发展催生自动驾驶传感器的快速发展,未来智能汽车的渗透率不断提升,自动驾驶传感器的需求量将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当前汽车传感器行业成长期,是低风险、高收益的时期,这一时期是投资机会时期。在成长期,虽然汽车传感器行业仍在增长,但这时的增长具有可测性,由于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较少,当前投资收益率将会有可观的收益率。


【资料图】

感知层四个“赛道”中:1)摄像头增长确定性最强,在镜头和 CMOS 产业链环节格局向 好。2)激光雷达“赛道” 弹性最大,目前还处于技术驱动阶段,风险与机遇并存。3)毫米波雷达犹存国产替代空间,虽然主要市场被 Tier1 占据,国产初创公司进行技术集成 化创新,仍有打破垄断的机会。4)超声波雷达市场技术较为成熟。

1、市场空间:模组>CMOS>镜头。

2030 年预计新能源车单车搭载摄像头个数可达 11.5, 非新能源车单车搭载达到 5.3 个。经测算, 2030 年全球乘用车车载摄像头前装市场 规模可达 1232 亿,10 年复合增速为 21%,其中搭载数量的复合增速为 18%。产业链 CIS 市场空间可达 517 亿,镜头可达 345 亿元,两者占整体摄像头空间比例约 70%。

2、产业链价值:CMOS>镜头>模组

由于 CMOS 是决定成像品质的关 键元器件,在车载摄像头成本占比最高(50%),模组封装(25%)、光学镜头(25%)。 根据手机摄像头的成本拆分,其中 CMOS(52%)、镜头(20%)、 模组(19%)。产业链价值分配差异在于,车载摄像头模组成本占比较手机高。我们认 为主要原因在于,在车载摄像头产业链中 Tier1 厂商负责模组的组装以及系统集成, 长期车企与 Tier1 厂商强绑定的关系中 Tier1 拥有较高议价权。同时镜头等 Tier2 的零部件厂商产业链地位在提升,如特斯拉 Model3 三摄摄像头无需处理 SOC,不添加任何后处理直接由自动驾驶控制域处理信息,如蔚来 ET7 摄像头或将选 择镜头厂商直供模组的方式。随着车载模组竞争越来越激烈,预计模组的成本占比将 下行,CMOS 和镜头的占比提升。

自动驾驶汽车会通过安装在车身周围的摄像头收集视觉数据,也会通过雷达(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来收集诸如周围物体方位、距离、速度等动态数据,并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利用多源数据进行合理支配与使用,从而基于各传感器获得的分离观测信息,通过对信息多级别、多方面组合导出更多有用信息,这个过程就是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也是ADAS的重要发展方向。

(1)超声波雷达

目前车载超声波雷达在自动驾驶中基础应用是泊车辅助预警,能以声音或者更为直观的显示器告知驾驶员周围障碍物的情况,解除了驾驶员驻车、倒车和起动车辆时前后左右探视所引起的困扰,并帮助驾驶员扫除了视野死角和视线模糊的缺陷。一般汽车需要配备12个超声波雷达传感器,随着未来超声波雷达的产品性能不断提高,应用场景有望向自动驾驶领域进一步拓宽,并在L3-L5级别的自动驾驶中起到更多作用。

(2)车载影像监测系统

车载影像监测系统除了摄像头以外,还包括对影像数据的算法处理,目前影像数据算法领域是车载影像应用于自动驾驶系统的关键因素,主要需要针对摄像头收集的影像数据进行分析并且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目前国内外智能驾驶巨头均在此方面有所布局。国内车载ADAS影像产品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德赛西威、上富股份、华阳集团、东软睿驰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下称“东软睿驰”)、北京经纬恒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经纬恒润”)等企业。

国外方面,英特尔斥资153亿美元收购Mobileye,英伟达与大陆集团、采埃孚合作研发自动驾驶影像系统等。与此同时,车载摄像头随着未来双目方案的兴起、视觉盲区的克服都会带来放量增长,预计未来汽车上的摄像头数量将达到12个以上,而L3以上的车型需求更高。克服视觉盲区已经成为交通安全领域的共识,为实现盲区克服,汽车新增的摄像头数量将在4个以上。

(3)毫米波雷达

毫米波雷达中24GHz和77GHz是汽车应用最广泛的雷达,且由于毫米波雷达探测距离较长,可达200多米,可以对目标进行有无检测、测距、测速以及方位测量,且具有成本低的优点,预计未来毫米波雷达普及将优先于激光雷达,并且未来将按照频率不同分两个档次满足不同的需求,24GHz主要面向5-70m的中短距探测,主要应用有盲点检测、车道偏离预警、车道保持辅助、变道辅助、停车辅助等,而77GHz主要面向100-250米的中长距探测,例如自适应巡航(ACC)、前向碰撞预警(FCW)、自动刹车辅助(AEB)等。与此同时天线作为毫米波雷达的核心部件之一,是毫米波雷达重要的技术壁垒。由于毫米波雷达波长只有毫米长度,主流方案是微带阵列,需要在较小的集成空间中保持天线足够的信号强度,对天线的工艺设计、抗干扰性的要求都比较高。

未来随着车载毫米波雷达装载率提升,毫米波雷达行业有望迎来快速增长。随着C-NCAP对盲区监测系统和前向防撞系统的完善,以及国家对商用车前向防撞系统的立法要求,国内毫米波雷达的市场规模逐步扩大。资本市场对这一领域的兴趣也日益增大,目前大量的创业公司进入该领域,导致行业竞争格外激烈。

欲了解更多汽车传感器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汽车传感器行业发展预测与投资研究咨询报告》。

关键词:

你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