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讯: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深度分析报告2023

来源: 中研普华报告 百度 2023-03-11 16:01:11

骨科是当前手术机器人研究和产业化集中的热点领域,主要应用于创伤骨科、脊柱外科和关节外科 ,现阶段全球范围内的骨科手术机器人装机量超千台,国内市场装机量不到200台。

骨科手术机器人产品在应用上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解决了传统骨科手术“看不见、打不准、拿不稳”的难题,有利于推进常规手术微创化、复杂手术标准化、高难度手术智能化;能够解决传统骨科手术的痛点,实现骨科医生学习曲线短程化,让更多医生可以掌握高难度的骨科手术。

骨科手术机器人概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医疗类机器人具有学科交叉广泛、高新技术应用密集等显著特点,具有高度的战略性、带动性和成长性,其战略地位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在2013年的美国机器人发展路线图中,医疗机器人被列为机器人领域的第二大重要发展方向;欧盟和日本也都在医疗机器人领域持续加大投入,鼓励医疗机器人的研发。在我国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部署中,将"先进医疗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明确列为"人口与健康"领域5大优先主题之一;在科技部出台的《医疗器械产业科技发展专项规划》中也将医疗机器人列入重点发展的领域。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深度分析与投资战略预测报告》分析:

中国对骨科手术机器人的研究在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及使用单位主要有北京积水潭医院、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洛阳正骨医院等医疗机构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等科研机构。2002年,在科技部项目支持下,北京积水潭医院以创伤骨科为切入点,启动了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技术研究及临床试验工作。随后,国内多家机构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在创伤骨科、脊柱外科、运动医学等领域取得了技术突破,部分成果已应用临床。

骨科手术机器人技术经过30余年的发展,成果显着,精准定位技术精度已达到1mm左右,可明显减少透视辐射剂量,提高内植物置入精准度,已成功应用于骨科手术的诊断、治疗及康复过程,正在不断地改变着传统的骨科诊疗模式。自2001年至今,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研究从无到有,取得了显着进步,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及自主产品、临床应用等方面均取得重要突破,但发展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基础理论不完整、技术研究分散、产品种类少、临床应用有限等问题。

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竞争格局

目前,整个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呈现出群雄逐鹿的格局。

国内参与骨科手术机器行业的企业有数十家,既有史敦力、史赛克这样的国际医疗器械巨头,也有天智航、和华博瑞这样的后起之秀,同时国内头部医疗器械企业春立医疗,新兴公司柳叶刀、鑫君特、铸正机器人等亦有不错表现,总体来看行业赛道竞争激烈。 政策和资本对骨科机器人的发展起到很大的助推作用。

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深度分析

自2015年起,国家大力支持创新医疗器械发展,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被列入重点支持方向,近些年,手术机器人进院门槛逐步降低。

据相关数据,在融资热度上,2019年-2021年骨科手术机器人完成了31起融资,远远超越了腔镜手术机器人。

相较于腔镜手术机器人一家独大的格局,目前骨科机器人市场尚未形成绝对的行业垄断。 基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未来骨科机器人市场需求将有望加速释放。

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成长性优于药品市场,未来将维持10%-15%的复合增速。虽然发达国家占据了78%的市场份额,然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市场正经历着快速的成长,依靠成本优势和研发积累提升产业链地位。骨科手术机器人作为手术机器人的一种,手术机器人行业整体市场规模的增长,也将带动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的增长。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人机交互技术及5G通讯的进步,手术机器人有望扩展到更多的外科专业并实现更高的手术精准度、灵敏度及智能远程控制。此外,涵盖多个外科专业且针对外科医生的需求量身定制的手术机器人将处于更有利位置,可抢占更高的市场份额。

想要了解更多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深度分析与投资战略预测报告》。报告在总结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的各方面因素,对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趋势给予了细致和审慎的预测论证。报告资料详实,图表丰富,既有深入的分析,又有直观的比较,为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能准确及时的针对自身环境调整经营策略。

关键词:

你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