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滚动:互联网保险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互联网与金融业正加速融合,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商业机遇,互联网券商、金融IT、征信、P2P等投资热点不断涌现。随着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利率、费率改革提升保费收入,以及技术变革加速模式创新等推动,互联网保险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开启十倍空间的成长之路。
互联网保险概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互联网保险,指实现保险信息咨询、保险计划书设计、投保、交费、核保、承保、保单信息查询、保全变更、续期交费、理赔和给付等保险全过程的网络化。网络保险无论从概念、市场还是到经营范围,都有广阔的空间以待发展了。
互联网保险行业归属于保险行业,受到国家严格牌照管制。互联网公司想直接进入保险行业需要获得保险牌照。保险牌照分人身险和财产险两类,二者不得兼营,但经营财险的保险公司经过保监会批准可以经营短期健康险和意外险。除了保险牌照,企业还可以申请互联网保险的牌照,获批的经营范围主要包括货运险、信用保证保险、意外险、健康险、家财险和企财险。互联网保险行业逐渐细化出2A、2B、2C三类商业模式。新创企业以某一类模式为专攻,平台型玩家则兼具几种模式。
互联网保险在我国经历了萌芽期(1997-2007年)、探索期(2008-2011年)、全面发展期(2012-2015年)和稳定发展期(2015年至今)。
我国互联网保险经营主体包括传统保险公司、互联网中介平台、第三方平台以及专业互联网保险机构等,历经了逐渐起步和初步发展,我国互联网保险行业已具备相当规模,革命化的技术发展和大众化的网络普及为我国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经过中保协网站披露,可以从事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保险机构共有657家,其中财险公司79家,寿险公司85家,中介机构493家。截至2021年6月末,互联网财产保险行业保费前三家保险公司所占市场份额为44%,较2020年年底提升3个百分点。
互联网保险市场调查分析
保险新“国十条”的颁布,确定保险业“重要支柱”地位。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成为完善金融体系的支柱力量、改善民生保障的有力支撑、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机制、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高效引擎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抓手。新“国十条”将保险业从社会保障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升级为“重要支柱”,释放明确信号重视保险业发展,确定更为明确的指导目标。
中国互联网保险的渗透率为4.24%。因为财产险中的车险,标准化程度较高,因而渗透率一般也更高,渗透率为 6.70%;人身险的渗透率则为 2.78%。而国际上互联网保险发展水平较好的国家,一般财产险渗透率都超过20%,人身险超过10%。对比可知,中国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水平仍较低。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互联网保险市场调查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分析:
近年来,《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相继出台,以及资本不断涌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市场,使得新技术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2020年中国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达2908.75亿元,同比增长7.88%。
在新技术迭代更新的影响下,一方面,互联网衍生出的场景逐渐增多,场景风险表现形式趋向多样化,将催生出更多的消费场景风险管理需求,互联网保险场景化产品体量将迎来井喷式增长。另一方面,未来互联网场景与保险的联系有望得到进一步挖掘,保险产品的定制化市场规模逐步扩大,互联网场景保险将迎来无限商机。
随着数字化转型加速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日益精进,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不止产品及体验,数智化服务才是一场关乎未来的关键竞争。未来互联网保险企业将继续以科技+对准Z世代情绪痛点,积蓄“速度+温度”服务势能,进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保险公司积极探索新业务模式
当前保险公司正积极探索互联网保险新业务模式。某大型互联网保险业内人士表示,政策收紧、规范互联网保险业务发展,明确门槛、规范销售、严格服务,对大小公司的要求是一致的。
分析师认为,中小险企未来在线上销售人身险产品时会受到限制,收益率激进的理财险将下架,后续长期险产品将回归线下经营,此前被线上中小险企产品冲击的需求回流至线下,而大型险企拥有完善的个险队伍,可承接线下需求。
专家认为,对中小保险公司发展互联网业务来说,可以结合自身定位、资源和能力,制定产品策略和业务路径。至少有三个选择:一是领先策略,借助新规转换,快速在互联网市场大力推进,建立优势;二是观望策略,看看同业的做法,如果可行再跟进,对于资源有限的公司来说更加实际;三是专注线下策略,这需要根据各家公司中长期战略和产品业务优势情况来确定。
想要了解更多互联网保险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互联网保险市场调查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