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即时:再保险发展处于战略机遇期 再保险行业市场前瞻
再保险亦称“分保”。保险人在原保险合同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分保合同,将其所承保的部分风险和责任向其他保险人进行保险的行为。再保险的基础是原保险,再保险的产生,正是基于原保险人经营中分散风险的需要。
(资料图片)
在再保险交易中,分出业务的公司称为原保险人或分出公司,接受业务的公司称为再保险人或分保接受人或分入公司。再保险转嫁风险责任支付的保费称分保费或再保险费;原保险人在招揽业务过程中支出了一定的费用,由再保险人支付给原保险人的费用报酬称分保佣金或分保手续费。再保险可分为比例再保险和非比例再保险。
再保险是多元化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重要的金融市场都拥有发达的保险和再保险市场。来自中国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保险公司总资产26.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3%。其中,再保险公司总资产6726亿元,较年初增长11%。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再保险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显示:
我国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再保险作为我国风险分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对重大灾害、保障国计民生、平滑财政收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来自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我国现有专业再保险公司15家,其中中资7家,外资8家,再保险公司数量较2012年新增6家。
再保险发展处于战略机遇期
近年来,中国再保险市场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外资再保险公司成为中国再保险市场的坚实力量。具体来看,一是保费规模和市场份额双增长,2021年外资再保险公司分保费收入667亿元,市场份额达到35%,保持持续增长态势;二是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在新冠肺炎疫情和自然灾害叠加影响下,2021年外资再保险公司实现净利润14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逆势上扬;三是资本实力进一步增强。2021年外资再保险公司累计增加注册资本达46.2亿元,为深耕中国再保险市场夯实发展根基。
截至2021年底,已有529家境外再保人完成再保险登记系统登记,通过跨境交易的方式为我国再保险市场提供供给。2021年,中国再保险市场向境外市场分出保费约1050亿元。
中国再保险业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与挑战均有新的内涵,要深化再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开创再保险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要充分发挥自身保险业数据资源聚合和跨行业数据连接优势,引领数字化转型,以生态圈建设增强服务能力,以风险量化促进风险减量管理,以客户为中心重塑交易模式,打造再保险“第二增长曲线”。
再保险行业市场前瞻
目前,我国共有14家再保险公司,包括中再寿险、中再产险、前海再、太平再、人保再、中国农再等6家中资公司,以及瑞再北分、慕再北分、汉诺威再上分、法再北分、德国通用再上分、RGA美再上分、大韩再上分、信利再保险(中国)等8家外资险企。
从已披露数据的再保险公司保费规模来看,10家再保险公司2022年共实现保费收入992.87亿元,同比增长0.16%。其中,中国农再表现抢眼,2022年实现保费收入240.77亿元。紧随其后的分别是瑞再北分、前海再保险、汉诺威再上分、慕再北分、法再北分等再保险公司,保费规模均超百亿元。
再保险行业之所以在当今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因为其帮助社会抵御了一些最具破坏性的灾难,比如地震、洪水、空难等巨灾。再保险行业同时也参与着对社会进步至关重要的创新活动,推动新能源等行业的发展。
2022年国内市场方面,行业景气度回升,保费增速已恢复至新冠肺炎疫情之前,市场展现出强大韧性,超六成市场主体实现业务增长,超七成实现经营盈利;险种方面,车险、农险、健康险保费增量占比超过八成,农险、健康险高速增长,为行业提供巨大增长动能。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自然灾害损失呈逐年上升趋势,2022年上半年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较前三年均值上升34%;绿色产业、公共安全等风险事故显著增加,风险环境进一步复杂,国内再保市场将保持稳中趋严态势。
我国再保险业务经营主体除了14家再保险公司,还有逾百家离岸再保险公司,以及70多家在境内开展再保险业务的直保公司。 随着市场参与主体增加,我国再保险市场逐步从巨头垄断转向多家争鸣。对中国市场来说,再保机构在保险产业链中的作用,也在发生变化,再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中国保险市场迅速发展,现已跻身于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之一,亦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保险市场之一。而中国直保行业的快速增长是中国再保险行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为了支撑业务快速发展,实现稳定经营,直保公司在资本补充、风险转移和偿付能力改善等方面存在较大需求,再保险则是中国直保公司加强风险管理、缓解资本压力的最主要方式。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再保险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