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行业研究报告 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产业链分析
移动互联网时代,利用二维码进行扫描支付、登录、身份验证、获取信息已十分普遍。二维码的使用为用户带来了便利和良好的交互体验,同时成为连接线上线下的一个重要通道。
1月份以来,众多数字人民币概念股出现涨停现象,数字人民币的应用涵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试点城市涵盖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不同地区。随着数字人民币的有序推进,产业链将持续受益。在生态运营方面,银行IT厂商迎来系统改造及场景运营机遇。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2022-2027年移动支付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综合研究报告》显示:
(相关资料图)
在消费互联网领域,从数字技术研发、数字产品生产、数字化运营管理、数字产品及数字服务交易、数字化支付再到数字化投资,目前已形成了较成熟且完整的数字化商业模式。
2021年开始,工信部要求各家互联网平台解除屏蔽,打通流量,推进数字生态开放,由此推动了B端(企业端)与C端(消费者端)独立平台之间的信息交互,促进To B(面向企业)和To C(面向消费者)业务融合发展。
数字化的关键作用,是消除需求端与供给端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整体经济效率,让生产流通组织方式充分和动态适应消费市场的变化。通过不断搜寻、挖掘、归集、分析C端大量消费数据,可发现与预判市场变化的趋势,并反馈到生产端实现快速响应。要实现需求与供给间的高效匹配和动态平衡,前提是生产、流通和消费全链条的数字化,从而实现B端与C端业务的融合。
支付厂商发展B端的模式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C带B的互联网支付厂商。此类参与者的优势在于拥有前期C端用户沉淀的大量数据,面向B端客户提供数字化经营工具,解决其获客、留客、记账算账等问题。其服务重点为C端支付入口,而非线下B端收单。另一类是以支付服务为切入点,以B带C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付服务商。此类参与者的优势为早期深耕行业细分领域,具备较强的商户触达能力,能够精准洞察中小微企业的需求。其服务重点在于为线下B端企业提供基于支付的多业务环节数字化服务。
移动支付用户规模
二维码支付仍是移动支付用户最常使用的支付方式。超过八成的用户选择第三方支付平台缴纳税费、社保,移动支付APP的便民优势进一步凸显。调查显示,95.8%的用户表示经常使用二维码,41.6%的用户经常使用闪付,35.6%的用户使用第三方客户端支付;同时,超过八成用户每天都使用移动支付,移动支付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支付方式。
移动支付是以移动端为主要载体,通过移动终端对所购买的产品进行结算支付的支付方法,目前手机支付是移动支付的主要表现形式。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呈持续上升趋势,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业务规模就已达到432.2万亿元。
移动支付行业研究报告
支付行业是新技术的应用前沿,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LoT、区 块链等技术均可在支付行业找到应用场景,有效应对高并发交易场景、用户精准营销和支付交易风险控制。支付方式层面,生物识别技术将成为支付方式的重要发展方向。
随着电商市场的成熟、智能手机和 4G 网络的普及,网络支付加速发展,交易规模占比不断提高。截至 2017 年,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占比已增至 55%,成为当前主流支付方式。预计我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将进入稳步增长阶段。
移动支付产业链分析
我国第三方支付产业链不断完善,商业银行、清算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商户、用户和支付机构服务商协同运行。
产业链交叉增多,上下游合作加强。负责处理机构所属的账户支付交易。第三方支付产业发展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影响突出,直接挤压商业银行传统的支付、结算、代收代付等中间业务;同时,第三方支付业务依托银行的结算清算系统,贡献相应银行中间业务收入。
商户与用户支付、结算的中间方。其中,账户端主要服务 C 端用户,代表企业有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受理端服务 B 端商户,代表企业有银联商务和拉卡拉。未来第三方支付行业巨头将不再局限于账户端或受理端,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将进一步加强。
未来,移动支付行业发展前景如何?想了解关于更多移动支付行业专业分析,请点击《2022-2027年移动支付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综合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