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砖行业市场现状怎样?产区格局再次重塑 低成本产区优势凸显

来源: 陶瓷信息网 2022-12-04 16:10:31

为推动建材行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11月25日,工信部发布《建材工业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和产品目录(2022年本)》,并征求意见,其中包括两项瓷砖生产技术:高效节能陶瓷原料干法制粉技术、陶瓷工厂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


(资料图片)

工信部文件中提及,干法制粉作为一种新的陶瓷原料制粉技术,磨料环节无需加水,直接将陶瓷配方原料研磨成干粉体;造粒系统只需加少量水(约10%),便能达到造粒效果,加工出合适水份的陶瓷粉料;整系统无污水排放,且尾气不需处理能达标排放。因此与传统的喷雾干燥工艺相比,节水、节电、节省燃料的优点突出。

除了干法制粉,陶瓷工厂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也是此次工信部鼓励推广应用的陶瓷生产技术。

按照工信部的要求,智能制造系统指的是通过核心装备数字化升级改造,建立: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制造执行系统、智能仓储物流系统、能源管理系统、产品在线检测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等工业软件,打通设备层-执行层-管理层的信息化链条,实现陶瓷生产数据采集、过程监控、设备运维与诊断、产品质量的跟踪追溯、优化排产与在线调度、污染源实时监测。

最终实现人员减少50%;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15%以上的目标。

智能制造,实际上已经是目前建陶生产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且通过上游装备、技术企业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不小的成效。

陶瓷砖行业市场现

伴随着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经历了2009年之前的成长期,也享受了2010年~2013年的高速发展期,至2014~2017年行业达到了陶瓷砖产量峰值的红利期,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影响和国内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内需的下降以及“双碳”、“双控”等一系列因素的叠加,陶瓷砖产量从2018年开始下滑。

陶瓷行业2021年上半年有了恢复性的增长,但是下半年经历了房地产暴雷、双碳双控、原材料成本上涨、能源成本上涨、人工成本上涨等一系列的叠加因素影响,行业的运行经历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和动荡。

再看今年上半年各个产区的情况,大部分陶瓷产区产销率再次下滑,除了辽宁法库实现产销两旺之外,福建、江西、河南、河北、广西、湖北等大多数产区产销率仅维持在60%~70%之间;云贵渝等西部产区,因能源成本、原材料成本低等优势,保持了较高的开窑率;四川由于环保、限电等因素,开窑率仅有50%;山东、河北受政策影响,开窑率仅有一半;由于“煤改气”和气价高企的影响,广东陶瓷的制造优势正在逐步丧失,到目前为止,广东的开窑率仅有40%。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2-2027年陶瓷砖市场投资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分析:

今年上半年全国陶瓷砖产量,同比下降了9.04%;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05%;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5.25%;亏损额18.33亿元,同比增长122.99%。

而投资出口的情况,截止6月份,陶瓷砖出口2.56亿㎡,同比下降13.46%,出口金额为19亿美元,同比下降了2.51%,出口平均单价7.43美元/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2.66%,主要出口目的地为菲律宾、印度、印尼、韩国、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澳大利亚、越南等周边国家,出口格局这几年一直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战略态势。

出口下滑的原因,包括美国“双反调查”、海运成本攀升,还有就是低端制造的成本优势正在逐步丧失,我们周边的印度、越南、马来西亚、包括非洲等国家正在逐步侵蚀中国瓷砖的国际市场。特别是低端市场份额,我们也看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的一些劣势产能在走出去,在海外建厂。

产区格局再次重塑 低成本产区优势凸显

2021年已经退出或停产超一年、复产无望的建陶生产线,全国超过200条。由于双碳背景下环保政策的迭代,以及市场需求端的下滑,小微企业正在逐步地退出市场。广东、福建产区受到成本及政策因素叠加的影响,退出了很多生产线。

江西的企业应该也感受到,广东等产区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很多企业因为制造成本的上升,逐步将订单转移到江西产区。

北方产区受政策影响更加突出,另外也由于成本的原因,不少企业选择退出。

江西、广西作为新兴产区受政策利好,建筑陶瓷在高安属于支柱性产业,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等各级政府部门的鼎力支持,在这种政策环境的保护下,江西企业在全行业各个产区产能不足、市场低迷的情况下,高安产区开窑率一直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高安有可能成为中国建筑陶瓷的主流产区。

西南包括重庆,现在已经有很多的品牌企业在建立生产基地,正是因为这些地区的成本优势、市场优势,奠定了未来西南产区格局。

想要了解更多陶瓷砖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2022-2027年陶瓷砖市场投资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关键词: 制造系统 今年上半年 同比下降

你可能会喜欢: